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向不文明行为“开刀”,这些事儿被写进地方性法规(2)

向不文明行为“开刀”,这些事儿被写进地方性法规(2)
2020-04-26 19:10:58 央视网

那么对这些不文明行为,到底谁来管?又怎么管呢?我们注意到,就在《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的同一天,和它有重要关联的新版《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也获得表决通过,也同样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里面的内容和原来相比做了一个修改,将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烟头、瓜果皮核、口香糖、包装物等废弃物、乱倒污水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了,除责令整改外,还可处5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元罚款。而在此之前,这些行为的罚款额度则在20元至50元之间。

不文明行为谁来管怎么管?

针对其他不文明行为,《条例》规定: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内实施不文明行为的,经营管理单位有权劝阻、制止;不听劝阻或者制止无效的,可以拒绝提供服务或者将其劝离,并可以视情况不退还或者部分退还已经支付的费用。

物业、保安、环境卫生等服务企业对服务区域内的不文明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属于违法行为,不听劝阻或者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劝阻、制止、查处不文明行为,并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执法信息;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对不文明说不,人人有责。《条例》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务服务热线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不文明行为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记录,可以提交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执法的参考。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王荣梅:对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的行为,我们作出衔接性的规定,没有对个人增设新的处罚,比如有人在公共场所打喷嚏不捂住口鼻,或者患有流感不戴口罩。通过立法使更多的人民群众知法领会法的精神,产生内在的约束,不但用规则指引自己,还能用规则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从而形成全社会的文明氛围。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