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疫”:速度力度温度共振
——生命至上与死神赛跑政策连发与危机竞速民生保障与战“疫”并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次异常严峻的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各方力量汇聚,牢牢绷住疫情防控这根弦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抗击疫情的速度、政策出台的力度、民生呵护的温度,中国战“疫”之路背后,体现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制度优势。当前,要坚定信心,咬紧牙关,精准施策,再接再厉,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与死神赛跑
众志成城汇聚决胜之力
“明日0时起,湖北除武汉外解除离鄂通道管控”、“4月8日0时起,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3月24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通告意味着,武汉“解封”越来越近。
3月27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认为,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成绩来之不易。
这一切的背后,是过去两个多月各方“同舟共济、全国一盘棋”所凝聚起的决胜之力。
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大年初一成立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相关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各行各业齐动员进入战时状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7000多名工人,1000多台套设备,24小时施工,破亿人次网友云监工,从1月23日到2月2日,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众多建设者们闻令而动,马不停蹄转战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一座座医院拔地而起,上演着一场与疫情竞速的“接力赛”。
号角吹响,精锐尽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湖北,19个省份对口支援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部等多个部委将重点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供给放在首位,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用人、物流、资金等难题,协调相关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千方百计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
在中央企业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国资委组织推动有关央企加速转产扩产,各类企业通力合作推进医疗物资生产保供。
从2月3日批量试产医用防护服1050套,到2月25日日产能突破10万套,新兴际华集团仅用22天。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国机集团和通用技术集团在短短十几天内就上马了平面口罩机11个型号,立体口罩机6个型号。中石化、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雅戈尔、柏堡龙等多家企业纷纷“跨界”生产口罩。
在全产业链紧急动员下,我国口罩日产能从2月初的约2000万只,增长到2月29日的1.1亿只。
交通运输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疫”一线。1月27日至3月28日,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累计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06.58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164.3万吨。
……
中国抗击疫情的“速度”和“效率”令世人瞩目。然而,从来就没有什么轻而易举、一蹴而就。
这一个又一个“奇迹”背后,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与信心,是我国工业体系几十年厚积薄发的底气,以及中国企业无惧“卡脖子”坚持自主创新的勇气。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访华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直言:从疫情防控实际效果上考虑,应当学习中国的经验,但这需要速度、资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气。
与危机竞速
重磅政策连发抗疫情稳经济
为了打赢疫情阻击战、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宏观调控精准发力。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推出四批减税降费政策,阶段性暂缓公积金、社保费缴纳,降低用电用气成本,降低交通运输成本等政策“及时雨”接连落地。
在这些靶向精准、力度空前的政策合力之下,企业化危为机、迎难而上,重大项目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浙江大华智联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红外线测温仪的企业,3月2日,5050万元退税款成功汇入公司账户,这距离公司被认定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仅过去20个小时。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床正全速运转。“今年公司订单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5%,复工率达98%。”企业总经办主任张伶介绍,一系列税收政策为企业复产稳产增产注入强大动力。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截至3月20日,除湖北外,各省约1.1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从2月6日的2.3%升至89.1%。
一系列重磅政策为企业迎“疫”而上注入动力;累计开展超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下调逆回购利率;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人民银行推出“超预期”举措,显著加大流动性投放,降低资金成本。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财政拨款进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连推减税降费举措,中央财政安排贴息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企业用工有问题,人社部门紧急响应、积极协调;劳动力返岗有困难,交通部门组织铁路专列、长途包车;防控物资有缺口,工信部门迅速摸排家底,发动企业生产,商务部门全力保障物资调度……疫情考验面前,各地区各部门快速行动、密切配合。
3月27日政治局会议再部署明确“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风险挑战面前,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举国上下迅速反应、全面应对,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说。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疫情冲击和影响,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研究制定有力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积极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开复工,加大政策协调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聚焦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领域;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痛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顺势而为,打造经济新动能。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内在向上的发展势头并未改变,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宏观调控对冲政策有力有为,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和称赞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富有成效、令人鼓舞,相信中国能够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随着工厂重新开工、库存得到补充,中国经济有望迅速复苏,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可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
与战“疫”并进
大考下交出暖心民生答卷
在战“疫”大后方,保民生也在全面发力。从兜牢“三保”底线,到确保民生用品保供保质保价,从呵护中小微企业保就业稳定,到织密养老社保“安全网”……“疫”情大考下,民生保障与战疫并进。
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线,把老百姓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时,确诊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兜底,人民群众不会因医疗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中央财政已下达医疗救助资金261亿元。”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3月14日指出,202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医疗救助资金规模,及时支持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对本次患者以外的其他就诊的费用给予救助。
坚决兜实兜牢“三保”底线,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3月1日到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抓紧下达对地方各项转移支付预算。截至3月14日,中央财政已经提前下拨了1030亿元来支持地方做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坚决稳住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确保民生用品保供保质保价。春节假期过后,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连续多次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农业农村部紧盯“南菜北运”生产大省,加大支持保障,增加“菜篮子”产品生产。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全国15000余家企业、30万家门店践行承诺,涵盖食品餐饮、医药器械、家电家居等各行业,覆盖老百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坚决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让老百姓“饭碗”端得更牢。稳企稳岗才能稳就业,2月份,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23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直接受益942亿元。截至3月25日,已有128万户企业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86亿元,惠及职工4230万人,受益企业户数超过去年全年。不仅如此,人社部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明确培训补贴政策,会同扶贫部门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采取帮扶措施。
坚决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确保民生福利待遇不降低。在落实中小企业缓缴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职工继续享受医疗、生育保险待遇,确保企业职工享受医保待遇不断档。受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新政影响,今年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减收4700亿元以上。但坚决不影响参保人员养老待遇,不减损参保人员个人社保权益。不仅如此,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还将加大。地方各级政府也在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今年还将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这是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之战,也是一场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战。在这两个战场中,各级政府始终将百姓和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多管齐下构筑起全方位民生保障防线。这既充分彰显我国以民为本的制度优势,也为进一步提振民众信心、共克时艰,全面打赢“双线战役”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市场、社会通过协调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恰恰体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走群众路线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制度优势是我国的最大优势,也是战胜疫情的最可靠保证。
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坚定决心,咬紧牙关,精准施策,再接再厉,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