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发挥多学科优势,为抗疫战斗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我校在抗疫战斗中,不仅全部医疗力量尽锐而出,而且在医学、工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也发挥出综合优势。
病理解剖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是查明死亡原因、分析发病机理、追溯病源的金标准。疫情早期,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我校法医学系刘良教授就一直呼吁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病理解剖,在找到第一个可供解剖遗体后,又克服了硬件设施、解剖场地、人员防护等一系列困难,冒着高度风险艰难进行解剖工作,完成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目前,已完成10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与SARS患者存在一些区别,也不同于此前穿刺取样得到的有关结论,这一结果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等专家的高度重视,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相关治疗经验已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七版诊疗方案。
新冠病毒药物研制是当前科研抗疫的热点。基础医学院李岩教授联合多家科研团队,通过结构药理学研究,筛选出了5种可能对2019新冠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正加速药物研发。被称为“协和红茶”的协和1号、2号中药复方和“同济咖啡”的金叶败毒颗粒,分别是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同济医院使用多年的传统制剂,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预防和轻症治疗中,老药新用,效果明显。目前,陈建国教授正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和中药治病科学原理,进一步推进中药在抗疫中的使用。
医工、医理结合也是我校抗疫科研攻关的一大特色。电信学院白翔、许永超教授团队联合华为云等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新冠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实现单病例全自动精准量化结果的秒级输出,诊断效率缩短为1分钟,大大减轻了医生诊断、量化分析的繁重负荷,已在全国数十家医院使用,日均调用量达3000多次。该系统可望通过华为平台走向世界,实现5G远程自动化阅片,助力全球抗疫战斗。生命学院发挥生物医学工程“一流学科”优势,张旭明教授团队从医院诊疗一线收集了两万多张新冠肺炎CT图像数据,完成了人工智能的CT图像分类模型和分割模型的设计和训练,为快速评价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了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