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龙王庙的红漆灰瓦、白浮泉碑亭的挑顶立柱修缮完毕,元明时期的白浮泉遗址风貌已基本显现。待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后,白浮泉的“龙泉漱玉”景观将重回公众视野。
与此同时,下游通州段的治理也初见成效。
北运河曾经承担了全市九成泄洪任务,是北京城的“下水道”。“那时河水又黑又臭,别说鸟了,水里连鱼也没有。”在老水务人沙洪利的印象里,2011年后,由于干支流持续截污治污,北运河才逐渐有了游鱼、水鸟。
多年来,水务部门对北运河进行了多次治理。北运河管理处工程科科长杨子超对此如数家珍:
“1626”工程将通州区上游的16条河、两个生态带和6个片区分类治理;
河长制把流域内多年“啃”不下来的违建和污染清除了;
“清河行动”和“清管行动”在排污口处增设拦污索,减少污染物入河……
经过治理和还清,北运河北关闸至甘棠闸段于2019年10月3日正式实现游船通航。
亮出水岸线、还河湖于民的例子还有不少。2019年,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便民工程基本完工,双营桥至马驹桥22.4公里沿河两岸新增的慢行步道全线贯通,市民可在开放的河道两岸“一走到底”。
几年前,凉水河因臭得名,住在河边的居民甚至不敢开窗。从2014年开始,市水务局启动了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清淤、截污、除臭、绿化造林……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去年10月,凉水河边全长22.4公里步道开放,为了让市民更加亲水,两岸分别设置了两条通道,一条靠近岸边,一条位于堤顶,市民可以随时走下护坡与河水亲密接触。
天蓝水清,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这幅美好的生态画卷,北京,还在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