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你还好吧?”“我挺好的,您怎么样?”“我挺好的,你忙你的吧!”挂掉80多岁母亲打来的电话,已经年过六旬的“毛毛”——连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魏捷教授已是泪盈眼眶。但转身,她擦干眼泪,又投入到紧张的急诊救治中。
鏖战“火线”
“白天共管抢救室20个危重患者,日间留观的4人,上呼吸机6人次。病人直接排到门诊大厅门口了。最后担架车没了,监护仪没了,氧气坛子没了,输液架没了,插线板也没了……七点走时留给夜班16个病人,4个上着呼吸机,还有4个可能要上无创。今晚又是一场恶战!”
这是急诊医生胡念丹,1月29日在朋友圈随手记下的一组数字,也是魏捷教授带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团队,自疫情爆发以来的常规工作状态。
急诊科,在任何一家医院的任何时候,都是救治前线。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魏捷和她的团队从前线直接变成了“火线”。这一次的惊涛骇浪,让从事急诊工作37年、重症工作10年的她,也始料未及。
“以往急诊科是有就诊高峰期的。但是现在,一天24小时中22小时都是高峰,每天好几百号病人就诊,别说吃饭、喝水了,上厕所都很困难。忙到半夜两点喘口气后,凌晨4点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随时面临病人低压低氧、高热惊厥等突发事件;濒死病人的现场气场插管、上呼吸机、心肺复苏除颤等快节奏高压力急诊操作……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急救病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新冠肺炎传染源。这给见惯生死的魏捷团队,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压力。
疫情浪潮中的“定心丸”
在父母眼中,魏捷永远是那个娇弱的需要疼爱和呵护的小“毛毛”。但在急诊团队中,她却是永远站在第一线的急诊前锋、抗肺斗士,是急诊团队中的“铁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