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70年·见证精彩 | 灌区建设:守护粮食安全“命脉”(2)

70年·见证精彩 | 灌区建设:守护粮食安全“命脉”(2)
2019-10-29 14:40:33 中国水利杂志

淠河总干渠(蒋常虹摄)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水利工程破败、失修,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一遇大的旱涝灾害,往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党带领全国人民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兴建了淠史杭、位山、红旗渠等一批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尤其是灌溉面积超过千万亩级的淠史杭灌区,把昔日荒岗连绵的江淮丘陵地区变成了今天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这个年产超百亿斤的大粮仓,使安徽省稳居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粮食稳产增收?根本出路在于节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从抓新灌区建设逐渐转移到建设与管理并重、注重发挥现有工程效益上。在结合水利枢纽建设、持续推进新建大中型灌区的同时,启动实施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更是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战略性、根本性措施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后,既要保粮食安全,又要保生态安全,成为灌区建设面临的新课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把节水优先放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首要位置,指明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努力方向。

“十三五”以来,每年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庄严承诺。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为落实节水优先、“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了政策途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