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洱海之滨有群上海来的治水人

洱海之滨有群上海来的治水人
2019-09-14 18:50:47 光明日报

洱海之滨有群上海来的治水人

——记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

光明日报记者任维东

苍山之上,蓝天里飘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宽阔的洱海水面偶有飞鸟掠过,见不到一只船影,秋阳下,正午时分的古生村安静极了。村口,距洱海只有数十米远的一个湖湾水体生境污染控制及改善示范工程围栏内,有两位村民穿着雨靴,正在清理池中杂草与污染物。

这是9月4日中午的一点钟。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他叫王欣泽,是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的院长、研究员,来这检查这个由他主持兴建,2017年投产的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转情况。

已经在大理工作了十多年,数不清来了多少次的他边看边向负责现场管理的小沈了解情况。当确信一切正常后,王欣泽那早已被高原阳光晒黑的脸庞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上海交大是因为洱海而与云南大理深度结缘的。最初,是交大环境学院的老教授孔海南和他的团队来大理开展洱海治理保护研究项目。2007年,从法国进行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博士后研究归来的王欣泽,也欣然加入了这个行列。

一开始,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与上海相比还是很艰苦的。

已在大理成家,追随老师搞环保多年的博士生沈剑告诉记者:“我2010年来的时候,还是与老师、同学十多个人一起租农民的房子住,人生第一次被跳蚤咬,洗澡要轮流排队。”

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在洱海项目启动时,当时58岁的孔海南,患有房颤型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本不适合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现场工作。但他毅然坚持做了项目的负责人,大部分时间都扎在了大理。为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概率,他自己做低盐清淡的三餐饮食;随身带有心脏节律监视器与袖珍心电图机。后来,洱海项目进入验收阶段,他的心脏病多次发作,但他一直坚持到项目验收结束才回上海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心脏手术。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