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的“苍山雪,洱海月”是许多文艺青年向往的诗和远方。然而,1996年和2003年两次蓝藻大规模爆发和水质的急剧恶化,令洱海这颗“高原明珠”骤失光彩。警铃拉响,一场抢救洱海的行动开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洱海治理得怎么样了?带着这个问题,中国日报外籍记者肖恩来到了这里。
洱海客栈的阵痛与蜕变
洱海边有许多文艺舒适的客栈和民宿,来此旅游的人总会选一家喜欢的住下,享受几日宁静时光。
然而,几年前,大批洱海客栈却被关停整顿,原因是什么呢?
肖恩来到洱海边的双廊镇,与当地客栈老板江措措聊了聊。
江措措来此地7年了,他回忆起洱海旅游业井喷发展的那几年,客栈和饭馆扎堆开业,游客激增。
“当时这些街道、巷道里全是人,每天拉行李的声音,轮子‘咔咔咔咔’响,巷道里全是这个声音。”
It was full of people on the streets and lanes. There was the noise of suitcases every day. The streets and lanes echoed with that noise.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当地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可能是人来得太多了,管道的负荷跟容量承载不了,有时候我们那些井盖儿都会爆污水出来。”
Maybe the sewage system was overburdened with too many visitors. Sometimes wastewater overflowed down the streets.
再加上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洱海的水质亮起了“警示灯”。
“当时这边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就像上面飘着层绿色的油似的。”
The lake turned blue-green. It was covered by blue-green algae.
algae/ˈældʒiː/:藻类
这样的变化令人心痛。2017年,大理州政府发出史上“最严治理令”,洱海流域核心区的2000余家餐饮客栈全部停业整治。
一个急刹车,拉住了过度开发的旅游业,也使得游客锐减,昔日游人如织的洱海小镇变得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