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零点后,你不知道的北京地铁(3)

零点后,你不知道的北京地铁(3)
2019-09-11 10:57:30 新京报

地铁还能来得更快吗?

早上4点37分,北京地铁1号线的“趟道车”从古城车辆段出发,在当日正式运营前对轨道进行最后的安全性测试。一个小时后,1号线首班车安全驶出。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厅,已连轴忙了一宿。非运营时间,地铁行车调度员需要抓紧时间组织人员对全线设备设施、运行线路进行安全检查与维修,保障次日安全运营。

地铁行车调度,是1969年北京首条地铁线路1号线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岗位。随着地铁逐渐成网,换乘站点增多,一条线出现问题,影响很快会扩散至其他各线,需要一种更高效的调度指挥方式,把突发事件对路网整体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2008年起,原先分散在各条线路的调度中心开始融合,统一集中在朝阳区小营北路的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每条地铁线都有一个集中工作区,调度员需要时刻监控前方20来平方米的电子大屏和工作台位上的多台显示终端,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标示列车位置和车站、线路设备状态的各色线条与图标。

刘得民1997年开始从事行车调度,算是调度系统内的老兵,目前,他是京港地铁运营控制中心经理。日常工作中,确保京港地铁所辖各线路列车完成既定行车计划,为乘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列车服务是他的关键任务之一。

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多年来运行间隔不断缩短,如今工作日早高峰由南向北方向最小发车间隔低于2分钟。即便如此,只要去早高峰的4号线各站走上一遭,依旧能听到期待来车更快的声音,“列车运行频次还能再快点吗?”“早高峰能不能多来点车?”

作为地铁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列车运行图再小的调整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前期测算,不仅要考虑线路自身客流情况,还要兼顾相邻换乘线路的客流承载力。前期得收集大量基础数据,后期还需要诸多岗位人员协作以保证时刻表兑现,行车调度人员就是其中的纽带。

在刘得民看来,列车运行间隔的缩短,虽然提升了运力,但对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更高。可以说,全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是在安全与效率间寻求一种平衡,每次调图都浓缩了大量基层地铁工作人员的努力。

“地铁人”的新挑战

随地铁技术设备的软硬件升级,“地铁人”不断见证新的变化。去年10月起,北京地铁的驾驶室内,只保留一名司机。延续了数十年的双司机驾驶传统落幕。

驾驶员陈石对此就深有感触。“过去开地铁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很多操作都必须驾驶员手动完成。”仅仅是开关门这一项操作,就必须司机和副司机配合完成。一个人在操作台上按下开车门的按键、打开地铁车门,另外一个人则要走出驾驶舱,到站台上打开站台门。

2015年以后,北京地铁1号线实行自动驾驶,原先必须由司机操控起步、停车,改为由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自动控制,司机只需要轻轻按下对应的按键。陈石也有了新帮手。

技术帮忙的同时,“地铁人”也在不断迎接新的考验。

去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已超过1054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规模,相当于半个北京城的人口。今年,北京地铁多条线路启动周末延时运营,这意味着车辆检修、信号系统维护、钢轨打磨……每一个岗位上的“地铁人”都要付出更多。

检修员盛铭骅面对的压力更大了。不过,在检修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的背景下,一切有条不紊。

打磨车上作业的王永通,工序变得更加紧凑。他要对标记好的点位挨个磨轨作业,仪表盘上再细微的打磨进度也必须及时看到。

7号线延长运营的时间只有1小时,但巡线工王涛的工作状态,如今可用“争分夺秒”形容。他拥有了一份更精细的检修计划,能精确到“哪一分钟检查哪段钢轨”。

除了“夜地铁”的新挑战,今年王涛也迎来了个人生活的“新变化”——他刚刚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王涛计划,等女儿再长大一点,带她们坐一次7号线。就连“台词”,他都想好了。

“快看,这就是爸爸每天巡检、维修的地铁线路。”

记者手记

保障地铁安全技术为先也离不开“人努力”

从新中国的首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到国内首条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燕房线,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从无到有,从“一线一环”到纵横交错的轨道路网。

近几年,每年年底都会有两、三条(段)地铁线路开通运行。今年9月底,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即将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同步开通运营,年底前,7号线东延和八通线南延也将开通运营。

系统和设备的升级是近几年北京地铁线路的“重头戏”,2007年开通运营的5号线,日均客运量接近百万人次,全线16座车站为常态限流车站。随着运行间隔不断压缩,多次因信号故障导致晚点。去年,5号线完成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改造,提高了实现2分钟运营间隔的可靠性,并预留了后续进一步升级的条件。

软硬件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地铁人”的努力更是弥足珍贵。早高峰时段,4号线这样纵穿北京城的线路,每天上线70组车,工作日常态化的客运量达到120万人次,突发事件难以避免。一旦出现因乘客抢上抢下导致的车门故障,行车调度、司机和车站站务人员必须在数秒内完成信息交互,立刻派遣专人前往现场处置,快速恢复,将故障影响降至最低。

如今,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接近700公里,对于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日益增长的地铁系统而言,巡道仍旧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每晚运营结束后,都需要有人把每一米轨道线路重新走上一遍,用肉眼和双耳对沿线的轨道、设备、线缆进行最后的检查,像王涛这样十几年黑白颠倒,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倾尽心血的“地铁人”还有很多,他们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与掌声。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