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银行和政府部门的门卫长着大胡子,拿着枪,看上去就令人生畏,但罗颖就凭着川妹子的辣劲儿去与这些“可怕”的门卫交流,最终做到了靠“刷脸”就能进门。
这位娇小的“业务大拿”,帮助团队在多个项目开发上取得成果。
献身事业,难免有放弃
“我们总是低估了父母老去的速度“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可能是央企海外员工们共同的心声。
巴西是国家电网特高压走出国门的重要区域。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的工程师范凌峰在巴西一干就是13年,他笑称自己都快成半个巴西人了。但对家人的牵挂却并不因年限的增长而削减半分。范凌峰说:
“我们总是低估了父母老去的速度,十年前出去玩,他们还能轻松跟上我的脚步,但现在已经不行了。父母年纪越大,我的担心越重,我现在晚上总会做些奇奇怪怪的梦,也都是跟对父母的牵挂有直接关系的,这大概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吧。”
“孩子多少岁,项目就是多少年”
黄济忠是由南方电网投建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BOT项目的早期参与者之一,能讲一口流利的越南语,从翻译开始,逐渐成长为谈判专家。因为贡献大,越南政府还为她颁发了个人奖状。
黄济忠加入永新团队的那一年,孩子刚出生不久
,所以她对项目进展的年份记得特别清楚:
“因为我的孩子多少岁,刚好项目就是多少年。”
由于谈判太紧张,经常进行到晚上,家人、朋友都不敢轻易打电话给她。她与在国内的孩子做了个约定:
“你有急事打电话找妈妈,如果我拒接了,那就说明我在谈判;可是如果你真的一个人遇到紧急危险的事情,必须要找妈妈,你记得一定要再打第二个电话,一定会接。”
母子间的一个电话,多么简与日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异国他乡的项目谈判者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
授人以渔,我们付出了真情和实干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央企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注重开展本地化经营,为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外籍员工提供了培养技能、施展才能、创造效能的舞台。
尼日利亚的中国“酋长”
我们是合作伙伴,更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兄弟。
比如在尼日利亚,一位央企员工被授予“酋长”封号。
孔涛是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尼日利亚公司阿布贾城铁运营部总经理,负责西非首条城铁——阿布贾城铁项目运营管理及员工培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