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4为何感觉雪量比预报大
监测显示,北京这次降雪只是小雪量级,平原地区降水为0-1毫米,山区1-2毫米,为何还有人称之为鹅毛大雪?
中央气象台介绍,气象上说的降雪量是指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花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某地24小时降水量为0.1-2.4毫米划定为小雪,1毫米降雪在小雪量级中也只属于中等水平。1毫米降雨下到地上可能没什么感觉,也许有时候地面都不会出现湿滑现象,但1毫米降雪足以让屋顶见白。
要直观地感受这1毫米,还要介绍一下气象上的另外一个专业名词——积雪深度。
通常人们看有没有下雪,首先是看天空飘没飘雪花,然后就是看地面等物体上有没有变白,踩在雪上嘎吱嘎吱响的时候雪有多厚。积雪深度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雪的厚度,是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它是一个随着降雪增加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
中央气象台介绍,假设地面温度较低,雪落到地面全都积聚起来,那么1毫米降雪到底能积多少雪?通常情况下,北方降雪的含水量往往比南方小一些,1毫米降水量,在北方就相当于下了8-10毫米厚的雪,而在南方则相当于下了6-8毫米的雪,北方的雪相较于南方松散些。
虽然此次降雪全市平均也只有0.5毫米,但很多地方地面已经见白,而且很多地方的积雪挺厚了,主要是因为这次雪比较干,水分含量少,比较蓬松,所以积雪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