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两会”会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穿梭在代表委员之间,你能感受到一股涌动的文化热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的提交审议更强化了人们的这一印象。
背景:坚持文化自信大手笔部署文化中心建设
作为北京四大核心功能定位之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今年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加以阐述,坚持文化自信,着力抓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2019年北京的7项重点工作之一。市长陈吉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着力抓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将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展现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国首都人文形象。
“一核”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紧扣重大纪念活动节点,开展主题教育、系列展览和文化活动。大力传承红色文化,推进香山革命纪念地保护利用。
“一城”就是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编制中轴线保护规划,扎实推进遗产点腾退、钟鼓楼周边疏解整治、正阳门到永定门步行环境提升等30余项重点项目。编制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开展文物腾退、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等工作,保护好胡同肌理、四合院。
同时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实体书店等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运营。加强对工业转型发展和疏解腾退空间的挖掘利用,扩展城市文化艺术空间。
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方面,陈吉宁表示,将编制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快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推动“文化+”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支持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制定文化特色小镇、文创街区建设导则,推动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可以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正在顶层设计基础上,集聚北京甚至全国的创意智慧,以更为恢弘的气势向前推进。
委员关注:释放文化活力擦亮古都“金名片”
本次北京两会,《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提交人代会审议,让会场的文化味又浓烈了几分。在此背景下,1月16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深挖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吸引了众多政协委员的关注。会上,委员们围绕老城保护、中轴线申遗、非遗传承与保护等领域建言献策。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