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水映京城:千年古都水之梦

2018-03-21 16:42:06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北京治水:“第一位的还是节水”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

北京市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十六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进行系统生态治理。

“第一位的还是节水,节水优先应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说,由于历史欠账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京水资源供给依然趋紧,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要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还要加强回补,进一步涵养水源。

水脏,问题在水,根子在岸。北京市用系统治理的思路,统筹河岸和水上,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

在推行第一个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后,2016年,北京推出第二个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重点瞄准城乡接合部、风景名胜区以及一些新城地区的污水问题,让河长和警长、检长协同治理,部分案件直接移送司法,大大提高了违法排污的震慑力,建立水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这是超常规的行动速度和力度。目前,北京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2017年年底,在密云水库,两只成年黑鹳在浅水处捕捉贝类和鱼虾。王志义摄

2017年年底,在密云水库,两只成年黑鹳在浅水处捕捉贝类和鱼虾。王志义摄

多管齐下,北京大做“水”文章

节约用水,加大再生水利用;逐步恢复历史河湖水系;构建“三环碧水绕京城”的大尺度水带……面对“水”这篇大文章,近年来北京多管齐下。

让水流起来——“河流水质差一方面是由于水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流动性差。”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胡波说,“流水不腐”,城市河湖环境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再生水及雨洪水补给,水体缺乏流动,河湖基本丧失自净能力,极易成为“一潭死水”。

北京市水务局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水网的规划不仅是实现所有的干涸河道有水,实现污水再利用,还要让水流动起来,形成水景。

“要规划好水的使用,一水多用,算好水账。河道用水可以用再生水来补充,但是也需要一部分清水,才能增加自净能力,最终提升水质。”张彤说。

让水景再现家门口——在前门附近的三里河流域,胡同、院落间再现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观。河道曲折蜿蜒,四合院、胡同依着水系的走向逐渐伸展开。

整治三里河流域就是历史河湖水系恢复的一个尝试。明朝时期,这里河道纵横,居民沿河而居,许多戏楼、外地会馆聚集于此,河道两岸逐渐聚集了人家。清末,附近的人口骤增,三里河逐渐被填平,盖上了民居。

为重现历史风貌,在搬迁腾退部分居民后,从2016年8月起,东城区开始重修三里河。依据历史上的位置和走向,三里河已经基本还原历史风貌。现在,河边扶老携幼散步的居民多起来,还有不少市民专程来这里赏景,拍照留念。

“记得改造前这里又脏又乱,平房简陋,一间挨着一间,屋顶上长着草。”退休职工王奶奶说,看到新闻报道,我和老伴儿专门过来,真不敢相信,这里变得这么好看。

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一段,玉河穿越了元、明、清三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败,被深埋在层层叠叠的民房之下。2007年,玉河改造工程正式立项,2017年9月,700多岁的“玉河北段故道”终于重见天日……曲桥、水榭、亭台,宛如江南水乡。

运河文化广场岸边。关桂峰摄

运河文化广场岸边。关桂峰摄

根据北京新总规对“恢复历史河湖水系”的描述,北京未来将“形成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宜人景观,为市民提供有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滨水开敞空间”。

六海包括北海、中海、南海、西海、后海、什刹海;八水包括通惠河(含玉河)、北护城河、南护城河、筒子河、金水河、前三门护城河、长河、莲花河。

让水干净起来——随着北京水质的持续改善,有更多的美景重现京城。在密云区的清水河,“阔别”多年的野生白天鹅再次回归。这得益于当地大力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同时进行湿地改造,以增加水草、藻类等浮游生物。

萧太后河曾经是有名的“牛奶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萧太后河就开始遭遇工业污染,前几年每天有数万立方米污水直排入河。

通过截污水、补中水等方式,如今的萧太后河清澈起来,鱼类也大幅增多,白鹭等水鸟纷纷栖息于此。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水变清了,道路也变绿了,而且河流周边形成林水联动的美景。一些河流两岸成为水绿相融的生态廊道,聚集了大量野鸭、白鹭、天鹅等过去难得一见的鸟类。

“这源于近两年通州区实施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措施。”通州区水务局局长房亚军说。

通州多河富水,区内19条河流汇聚,河道总长245.14公里。在通州居住了十多年的柳先生目睹了通州水的变化。“这一两年,河道的水质变得好多了,两岸的绿地也多了。”

在密云水库,三只黑鹳飞过成片的水源涵养林。王志义摄

在密云水库,三只黑鹳飞过成片的水源涵养林。王志义摄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