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技术交叉融合。推进医药健康与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在分子诊断和分子影像、生物信息、中医药现代化等产业前沿方向进行技术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支撑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需求结合。加快医学工程交叉前沿领域研究探索,实施生物医学传感与仪器、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生物医学三维(3D)打印技术、医疗康复机器人等一批交叉创新重大研究项目。
3.提高新药研发创制能力。围绕恶性肿瘤等10类重大疾病,研发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开展中药经典名方、特色中药复方的研究开发,进一步加强新型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研究。聚焦布局生物样本库、先导化合物高通量筛选平台等高水平技术服务平台,提高药物研发水平。鼓励医疗机构结合临床需求,开发创新产品和技术。推动药物研发由“跟跑”向“领跑”升级。
4.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平台。支持医药创业孵化器、实验动物服务平台、医学工程转化中心等建设,提高中试、工程化实验、规模化试生产能力。面向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创建一批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精尖设计中心等创新载体。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创新平台,建立符合医药健康研发特点的投入、收益和风险分担机制。
(二)实施重大发展专项
1.实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以全面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为目标,重点聚焦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医疗服务业等领域,培育1至2家百亿元规模的龙头企业、5家规模超过50亿元的领军企业、10家以上创新引领企业,新增10个以上年收入超过5亿元的“大产品”、5个以上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重磅产品”。
2.实施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专项。以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和产业化,重点在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布局基因检测、远程医疗、智能康复等个性化诊疗产品与服务。建设自我健康管理、早期预防、精准治疗和医药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大健康服务体系。
3.实施医药健康领域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医药企业生产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执行系统(MES)、过程分析技术(PAT)等的应用,重点打造10至20个医药智能化生产车间。重点实施中药领域智能化改造,探索建立中药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中药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动高端诊疗设备和康复辅助器具制造智能化升级,构建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