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蕴含着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入观察和科学预判,为规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蓝图明确了基调。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孕育诞生,并不是始于起草组成立之日,其中的重大理论、重大论断、重大决策,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文件起草组成员说。
过去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走最崎岖的山路,去最贫困的地方,倾听民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用遍布神州大地的足迹践行人民至上的承诺。
过去5年,习近平主席28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元首外交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全新气象。
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阐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这样的探索追寻,这样的创新开拓,贯穿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中,融汇于过去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为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提供了丰厚依据。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代表们为之振奋:“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作出一系列重大理论概括、重大实践总结、重大战略部署,在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明确了基本方略,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
凝聚全党意志,顺应人民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是一次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党内智慧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反复强调:“起草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党内智慧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格外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