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为什么用了这33个“最”?

2017-10-22 09:02:3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最,在汉字世界中,毫无疑问,是一个顶级的词汇,往往表达着深刻的判断,倾注着强烈的情感,传递出丰富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共有33个“最”字。有时还几个“最”字连用,气势如虹,意味深长,更让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对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社会民生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夺取更大胜利的坚定信心。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33个“最”如下:

1、最强烈

2、威胁最大

原话: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

解读:这是报告中最先出现的两个“最”。人心向背事关执政基础,短短一句话,显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破解这个突出难题,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

这是在建的郑万高铁河南平顶山段一处施工现场(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3、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原话: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解读: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的国际地位,不能因为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就误判形势、迷失方向。

4、最大实际

原话: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解读:必须脚踏实际,才能赢得未来。

5、最伟大的梦想

原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解读:伟大复兴,是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这是最伟大的梦想,毋庸置疑。

6、最高理想

7、最终目标

原话: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解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10月19日晚,2000余名党的十九大代表陆续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关键词: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