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西方人怎么想,我们认为,中国在规则领域与外界尽量多地沟通,寻找公约数,不让分歧激化是有益的。处理这种关系,其实质是协调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格局,对发展权利和安全利益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再调整。
中国体制的独特性必须坚持,它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也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生命线。在我们遭到各种恶意挑衅时必须勇于自我捍卫。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面对国际现实,让我们的体系与外界更容易接触、融合,增加体制的对外适应性和包容度,避免独特性在操作层面的僵化和无限放大。这会让中国体制在高度独立自主的同时,更具有对外亲和力,减少摩擦发生的几率。
西方主导建立的国际体系首先是维护西方国家和一些与之关系友好小国的利益的。中国在这个体系中经过创造性的努力,实现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对该体系的评价更积极些,处理纷争时多照顾多数国家利益,多致力于维护体系本身,对西方国家于己有利的一些引申性解释该斗争的斗争,能妥处的则妥处,求同存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维系体系的运转,保持对中国总体有利的局面。
总的来说,中国的策略需要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国际形势的客观态势进行把握。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还是利益分配,中国需要在坚决捍卫本国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诉求。中国在这方面必须是现实主义的,根据我们的实力、能力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和博弈,确保中国战略环境最大限度的有利和稳定。
所有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价值取向都会是国内政治优先,中国体制的独特性尤其要求我们关注国内政治稳定的方方面面。然而具体该怎么做,这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既要确保安全性的宽裕,也要避免对安全性的过度追求,防止这种追求影响我们社会的内部活力和对外合作的顺畅。实现这方面最有利于中国长治久安的平衡至关重要。
新华社上海9月20日电 特稿: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潮流中看“中国身位” 新华社记者林小春 郭洋 周琳 当前,人工智能大潮正汹涌奔来,冲击着衣食住行医等各个领域,势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