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黎华玲)10月11日是第14个“世界镇痛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看来,疼痛已是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作为疼痛形式的一种,产痛一直以来“折磨”着无数女性,约44%的初产妇感觉“痛不欲生”。然而,无痛分娩作为减轻产痛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实施比例却不足10%。
无痛分娩难普及
一些产妇经历的生产过程让她们“痛不欲生”。据中华医学会统计,约6%的初产妇感觉轻微疼痛,约50%的初产妇感觉明显疼痛,约44%的初产妇感觉疼痛难忍。
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样的“痛不欲生”完全可以避免。目前世界上最认可、效果最精准可靠的方法之一是硬膜外分娩镇痛法,也就是无痛分娩。其大致过程是,麻醉医生在产妇后腰硬膜外腔位置穿刺并置管,注入镇痛药物。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相关负责人王岚介绍,无痛分娩可减轻产妇分娩时的恐惧、疼痛和疲倦,还可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婴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改善胎儿氧合功能。此外,一旦母亲或胎儿发生紧急状况,硬膜外麻醉为紧急手术创造了条件。
如今,越来越多的孕产妇提出无痛分娩需求,而很多人并不能“如愿”。家住重庆的邓女士今年7月份生产时遭遇了麻醉医生不够用的尴尬。她选择了离家近的一家公立综合医院生产,预产期是7月底,并提前预约了当周的麻醉医生进行无痛分娩。“宝宝提前10天降临,当天在岗的麻醉医生都在其他手术室,到我这里就安排不过来了,我当时很绝望。”邓女士的情况并非个案。
一位麻醉医生告诉记者,私立医院生产的无痛分娩单项收费在5000元左右,仅为无痛分娩所需的药费和人工费,不包括其他生产费用,高昂的价格令多数孕产妇家庭望而却步。而选择三甲公立综合医院,就得面临麻醉医生供不应求的问题。如果在夜间生产,能实施无痛分娩的概率更低。
原标题:西湖景区一女子站着生娃 路人撑伞搭起临时产棚8月29日下午,一名女子在杭州西湖景区黄龙洞附近突然腹痛临盆,多亏一旁乘凉的市民帮忙,搭建了临时产棚。
核心阅读 目前,无痛分娩技术已能有效降低生产痛苦。但受传统观念束缚、麻醉人才短缺、政策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无痛分娩率还不到10%,且东西部、城与乡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