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澄说,印度、日本、欧洲、俄罗斯、中国在航天领域都是以“国家队”为主,但美国在这一领域是没有国有企业的,这和美国早年推进航天发展的模式相关。因此美国能够出现目前这种强大的私人航天企业,更多还是由于美国自身的渊源。
黄志澄还认为,当前中国航天国企、民企各有优势,但民企刚刚起步,其整体实力与国企无法相比。两种企业模式应该相互取长补短,最好是能够相互融合。因此,他提出了中国商业航天应该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的观点。
商业航天时代,民企大有可为
1958年即投身中国航天事业的黄志澄目前已年逾八旬,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他谈到,中国航天有自己的特色,一路走来已经创造了民族的辉煌,航天发展是技术不断递进的一个过程,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危机感,也同样需要耐心。
黄志澄认为,民营航天在当前整个航天范畴中仅是其组成之一。他把航天领域大体分为了三类,即:公共航天、军事航天和商业航天。
他介绍说,公共航天是指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宇宙探索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军事航天主要服务于国家安全,也是各国竞争的焦点;商业航天则是按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
黄志澄说,这三部分并非截然分开,比如军事航天和商业航天相关联就成了军民融合的部分,公共航天领域以美国为代表,已经从21世纪初开始让私人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国家出钱来资助企业研发和技术应用。
而具体到商业航天上,黄志澄认为,卫星的应用将占据未来商业航天产业的半壁江山。“比如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物联网)、卫星遥感(农业、地震、气象、城市和海洋等的信息监测)、卫星导航(北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