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北京冬奥会还有这些可爱的人(2)

在这场比赛中,运动员瞬间时速高达139.71公里。速度与技巧的比拼背后,也潜藏着危险。

据历届冬奥会统计,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比例为15%—30%,其中重伤超过1%。滑雪医生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至关重要。李锐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的滑雪医生,冬奥会开始后,他一直坚守在赛场医疗站。

“我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滑降、回转等项目的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李锐说,国际滑雪联合会要求,一旦运动员受伤,滑雪医生必须在4分钟内赶到出事地点,对运动员进行施救。考虑到其他运动员还需要比赛,实际上滑雪医生要在1分多钟就要赶到现场。

李锐说,到现场后,滑雪医生需要第一时间判断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等急救措施,还要判断是采用直升机还是其他方式转运。

为了提升滑雪技能和急救技能,李锐进行了长达3年的培训。在最大坡度达到70%的专业赛道上熟练滑行,并停下采取急救措施,对本身具有丰富滑雪经验的李锐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冰状雪赛道,雪硬且冰,与大众熟悉的雪道很不一样。寒冷天气下,医生还要迅速处理伤员,不然手冻僵就没法操作了。”李锐说。

李锐介绍,训练比想象中要辛苦很多。参与培训滑雪医生,有不少人摔伤、冻伤,但大家都没有放弃,康复后继续参与训练。“因为疫情防控,这届冬奥会,除了正常急救设备,还要穿上个人防护装备,加大了救治的难度。但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我们都能完全胜任滑雪医生的工作。”

气象服务团队:精细服务保障气象需求

每天,在各大比赛场馆,现场预报员7时、11时、17时发布赛会天气预报,向体育领域竞赛办公室、场馆运行中心等提供中英文天气预报材料;每日向场地运行团队提供造雪气象条件预报,根据情况提供实况资料;每日参加天气会商,向竞赛团队提供天气预报;根据赛事安排,参加领队会,英文介绍比赛期间天气情况并张贴天气预报;在比赛期间,为技术代表和竞赛团队提供短临预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