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逆行山火的油锯手,跟缙云山有个约定(4)

发现可疑的地块,他们会脱下劳保手套,用手心去感受山体的温度,布满厚茧的双手能耐住近60℃的高温。一旦摸到发烫的山体,刨开土层,藏在下面的火星就会显露出来,这一次,只需简单地拿水直接浇灭。忙活了大半天,这样的“隐藏火点”,他们灭了二十多处。

看到曾经浓绿连绵的缙云山变得千疮百孔,郭元春觉得心疼。常年跟树木打交道,他知道这片葱郁来之不易,要恢复原貌,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这似乎已经成为整座城市的心愿。8月底,当地媒体发起“相约重庆我为缙云添新绿”的植树活动,报名通道开通次日就因人数太多关闭。陈斌和队友们都报上了名,他们希望来年春天,能完成这个跟缙云山的约定,“‘有锯有还’,把砍掉的树,再一棵棵种回去。”

陈益勇所在的油锯手群,如今已改名为“缙云山保护群”。在大山的伤疤彻底治愈之前,“一起拼过命”的交情,联结出一份约定之外的情谊。

9月10日,陈益勇、郭元春所在的油锯一队组织了中秋聚会,队员们收到了定制的纪念勋章。受访者供图

以前,每每心情不好时,乔豆豆喜欢独自开车到缙云山兜风。而如今,他多了一群可以一起上山的朋友。山火中,他曾六上缙云山,用油锯砍树、当人肉传输带、用灭火器扑火,在短暂的休息中,遇到了十多年前的老顾客,灰头土脸的两人认出了彼此,“感觉很奇妙,在这场山火中,有一股无形的劲儿,把大家拧到了一起。”

中秋节前,油锯七组的队员一起聚餐。装修师傅、雕塑师、酒吧老板、外籍教授……平日生活里几乎不会产生交集的人,在饭桌边把酒言欢。黄佳琦十分感慨,“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尺度’去丈量这场山火——因为亲身感受过扑救的辛苦,才更能理解那些武警战士和消防人员的不易。感谢他们的付出。”

他将所有群里与“油锯手”相关的消息检索了出来,打印,裁剪,做成了一幅画。对他而言,这是对那场并肩而战最好的纪念。

孙文举又回到了课堂。从家里的阳台望出去,能清晰地看到缙云山的“伤痕”,烧焦的山体和深翠的树林夹着棕黄色的隔离带,泾渭分明。几场秋雨过后,缙云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模糊了色块的边界。

他知道,不用着急,等明年春天,那里将植下成片的树种,大山会再次长出新嫩的血肉。

新京报记者吴采倩实习生王蕊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