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逆行山火的油锯手,跟缙云山有个约定(3)

陈斌也加入了挖掘大军。唱了一遍《团结就是力量》,他和队友们戴上头灯,背上物资,朝山火前进。这支60多人的队伍,目标是“占领”一个山头,把隔离带从几十米拓宽至一百米。

夜色越来越浓,星星点点的头灯汇成一条发光的飘带,绵延至山顶,几乎与燃得正烈的山火相接。距离最近的时候,陈斌离山火只有几百米,听着树木卷进山火时发出的“砰砰”爆裂声,身边轰鸣的油锯声也渐次响起,间杂着砍刀砍进竹子的脆裂声,此起彼伏。

“山火还有半小时就烧过来了。”观察哨喊了一声,大家只能暂时下撤。陈斌心头一紧,慌乱中踩掉了几块山石,险些摔倒。所幸风向随后改变,推进马上继续。不断有发动机滚烫或者链条松动的油锯被传送至后方,等待短暂的空转冷却,或者由负责维修的志愿者上前调整。

时间拨至次日凌晨,沤了一天的暑气微微散去,陈斌感到一丝微妙的凉意。坐在树墩上稍事休整,他看着宁静的夜幕罩着山下的万家灯火,这一夜,不知有多少人彻夜难眠。连轴劳作的身体瞬间生出了力气,“我们都变成了守护者,一定要把山火挡住。”

最终,8月25日下午,第二道隔离带打通。它全长约1.36公里,平均宽度达60-80米,沿线开挖了9个水池,备有移动水源、洒水车,铺设了供水管线,还准备了1000余具灭火器。

8月25日,志愿者们组成的“防火长城”蜿蜒至山上的扑火一线。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与此同时,在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的共同努力下,缙云山北碚境内的3处火点被扑灭2处,最后一道火线执拗地往东北方向延伸,逼近第二道隔离带和它背后的缙云山主峰。

一场正面决战一触即发。当晚9点,星夜驰援的云南森林消防官兵点燃枯枝,顺着东南风又添了一把火。此前,他们判断风向后,决定采用“以火攻火”战术,沿着隔离带,让点烧的火与蔓延的山火相撞,使得结合部缺氧,从而失去燃烧条件。

那一刻,放下油锯不久的孙文举还在山上传递物资,隐身于星星点点的“人链”。突然之间,火光冲天,一堵火墙拔地而起,在“噼里啪啦”的爆响中,挥舞出炽烈的热浪。“火来了,火来了!”他们在指令下开始有序撤离。

彼时,油锯手周瑞冰站在另一个山头,观望着“人链”与“火线”的对峙。从未亲眼见过“以火攻火”,他盯着陡然壮大的火线揪紧了心。身边许多人都和他一样屏息等待,一分钟,一刻钟,一小时……翻滚的火浪终于慢慢安静,伏低身子,一段接着一段黯淡下去。

8月25日晚,“以火攻火”战术下,缙云山上一度火光冲天。受访者供图

夜色重新接管了山头。无数道头灯在旋转中闪耀,偶尔擦过黢黑的树林,间或投向土坷密布的空地。那是山上山下所有人在跳跃欢呼:“守住了!”“胜利了!”“重庆雄起!”

“有锯有还”

“守住了!我们油锯组锯树是迫不得已,记得哦,相约植树!”8月30日,久违的雨丝终于绵密洒落缙云山山头,“赖”在缙云山8天的小强,终于回家睡了一个好觉。

山火扑灭后,他从拎着油锯冲锋的“光头强”,变成四处清理余火、清点运送物资的志愿者。其间,他看到了灭火后仍未松懈的消防战士、捐了1000个灭火器没留姓名的大哥,还有那些排着长队上山捡拾垃圾的重庆人。“我记住他们了,谢谢所有人为灭火付出的努力。”

跟小强一样,许多油锯手也重新回到这里。担心山火复燃,8月27日,郭元春和此前同做油锯手的父亲,以及同组的陈益勇,再次上了山。这一次,他们是勘查小火星的山林卫士。

郭元春(左)与父亲(中)、兄长在缙云山山脚处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