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新闻 >

为了圆上那个梦——大同大学帮扶阳高县两个贫困村脱贫的实践(5)

为了圆上那个梦——大同大学帮扶阳高县两个贫困村脱贫的实践(5)
2020-05-07 15:01:12 中华网

脚下沾了泥,工作有了底:贫的表象在资源,困的根本在思想。

十九墩村背靠大山,论耕地,“石头上撒了层薄土”;论资源,山上古长城断壁残垣,换不来钱。村民们把穷归根到祖宗选错址上。大同大学几经指点,资源变资金。

该校立足十九墩村特点,将其列为美术学院师生的“长城写生基地”。每年组织2期数百名师生到此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写生教学。画长城、住农家,师生收获了作品,农民收获了资金。90岁的村民陈万金既当人物模特,又为师生提供住宿,5天赚到500元,乐得他合不拢嘴。

对资源换个看法就有了发展的新想法。地下少土作物难扎根?地上培土尝试种大葱!一拍即合。十九墩村党员带头做示范,兴起了种葱热。果不其然产品真叫好:一根大葱一米高、重达一斤半。为脱贫致富找到了新出路。

葱秧来自大同大学,产品销往大同大学。消费扶贫让两个贫困村“种啥都变钱。”去年十九墩村破天荒地靠大葱一项多出了7万元的收入,村民陈亮算了一笔账,自家2分地的大葱收入了近3000元,比种植玉米多出30倍。不仅是大葱,去年校工会面向两村定向购买小杂粮等农产品达76万元。

打破制约兴产业,大同大学让两个贫困村趟出了多条致富门路。山区养羊致富,路子好却有困惑。资金就是短板!学校1375名党员干部慷慨解囊,捐资购羊款50万元,解了难题也迸出效益:两年间羔羊育肥销售后净收入了15万元,且“本金永远在、项目持续转”。尝试发展种植寒富苹果,有心量却没胆量。胆底虚在技术保障上!发挥学校人才优势,由30名硕博专家组建了技术服务团跟踪服务,谢家庄村360亩寒富苹果脱贫基地由此诞生,预计挂果后年可收益达50多万元。扩大杏树种植促增收,有甜头也有苦恼。十九墩村民陈军说,自家5亩杏树年收入上万元不在话下,但颗颗杏果要手工剥皮卖核,愁煞个人,哪能大面积种?上马脱杏核机!“过去捎昏搭黑20多天,现在20分钟。”机械化的威力不仅让陈军放开了发展的手脚,也引得十九墩村多出了400亩仁用杏经济林。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