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领域迎来重大突破!来自多所顶尖高校的科学家团队破解了量子测量领域的世纪难题——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幅缩短测量时间。这项刊登于《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成果,通过巧妙增加量子比特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革新思路,正在量子霸权竞赛中引发行业震动。
一、突破性测量法颠覆传统认知
传统量子测量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困境:要提升精度就必须延长测量时间,而要缩短时间就会牺牲精度。这种矛盾源于量子系统的脆弱性——任何测量扰动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般的误差。
由布里斯托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另辟蹊径,首次打破这一铁律。通过引入额外量子比特,研究团队成功将测量速度提升数倍的同时,精度不仅未受影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有提升。这项成果已在多个主流量子硬件平台验证可行性。
二、“量子放大镜”原理揭秘
第一作者、布里斯托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克里斯·科利特用生活案例生动解释原理:“假设要在1秒内判断两杯25ml和20ml的水量差异,多数人会犯难。但若水量放大到50ml与40ml,辨别难度骤降。我们通过增加量子比特,就像给测量设备装上‘放大镜’,让细微差异在更短时间内清晰呈现。”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增益效应会随着量子比特数量增加呈指数级提升。当第三个量子比特加入时,原本需要2秒的测量可缩短至0.66秒,精度反而提高三倍。这种“越复杂越高效”的特性,彻底颠覆了传统测量认知。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
这项成果凝聚了布里斯托大学、牛津大学等顶尖机构的心血。项目负责人诺亚·林登教授指出:“我们的方法不仅突破理论极限,更具备工程应用前景。随着量子计算机研发进入白热化阶段,这项技术有望成为标准配置。”
研究团队已着手与IBM、谷歌等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展开合作。业内专家预测,这项突破将加速量子计算机在药物研发、密码破译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推动人类正式迈入量子时代。
微软发布了其首款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以及一款用于创建电子游戏场景的生成式AI工具Muse。Majorana 1芯片集成了8个量子比特,未来目标是容纳100万个量子比特
2025-02-20 11:23:39微软首发量子计算芯片2025年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量子科学技术年”,量子计算作为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核心,正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技术竞赛。站在竞赛前沿的中美两国,谁更胜一筹?量子科技博弈将如何重塑全球格局?...
2025-05-20 14:06:24在量子技术领域中美谁更胜一筹当地时间12月9日,谷歌公布了其最新超导量子计算芯片Willow。在随机电路采样(RCS)基准测试中,Willow在5分钟内完成了当前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之一需要10²⁵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
2024-12-13 09:36:04谷歌量子芯片有多强2024年12月9日,谷歌宣布其利用新一代芯片克服了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关键挑战。这颗名为Willow的新芯片在5分钟内解决了一个计算问题,而这个问题需要传统超级计算机花费10的25次方年的时间来解决
2024-12-11 00:17:51谷歌量子计算新成果意味着什么据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 Engine 2.0,正式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
2025-06-17 13:56:29我国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正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