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间谍说有没有错 表达方式引争议!董明珠的“绝不用海归派”言论看似一棍子打死整个群体,实则针对的是那些砸钱买学历的“水硕水博”。从钱学森到杨振宁,真正有贡献的海归从未被否定。当企业无力鉴别间谍风险时,粗暴封杀看似高效,实则暴露管理无能。这场争议揭示了人才评价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如何在开放包容与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答案显然不是用偏见替代理性。
网传董明珠曾说送孩子出国其实缺的是一份自信。即便如此,她对钱学森这类科学家的敬意无人怀疑。她的办公室墙上可能挂着“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画像,格力展厅里也陈列着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技术成果。问题在于,她的言论看似扫射全体海归,实则是冲着那些“留学产业链”的既得利益者——那些在国内考不上985,却能靠家底在海外买学历的“镀金废柴”。这种区分本可以更精准,但因表达方式极端演变成无差别攻击。
真正在MIT搞科研、在剑桥做学术的海归精英,估计只会把董明珠的话当笑话。他们手握顶级offer,格力不用自有华为腾讯抢着要。真正跳脚的是那些在野鸡大学混日子、回国却要价百万年薪的“海归水货”。这些人最怕被人揭开皇帝的新衣,董明珠的“间谍论”意外扯下了他们的遮羞布,怎能不气急败坏?
有人说,董明珠动了留学中介的奶酪,实际上她戳破的是“学历通胀”的泡沫。当三本学生都能靠钞能力变身“常春藤精英”时,企业早已苦“注水简历”久矣。
当她说“海归里有间谍”时,就像在说菜市场里有烂白菜,道理没错但表达危险。格力作为民企,既没有国安部门的侦察手段,也缺乏跨国背调能力,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选择“宁可错杀”看似自保,实则是将管理成本转嫁给整个群体。这就好比因为有人用菜刀杀人,超市就集体下架刀具——安全是安全了,但饭也别做了。
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在谈到用人标准时,董明珠表示不会选择海归派,原因是担心其中可能有间谍
2025-04-23 11:53:06董明珠谈用人4月22日,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会上,董明珠谈到格力用人问题时称,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其中有间谍
2025-04-27 09:58:45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4月22日,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在会上谈到格力用人问题时称,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其中有间谍
2025-04-24 14:39:55董明珠用人新规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