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AI技术的加持下,教科书上的人物插图仿佛都“活”了。各行各业的“老祖宗”们纷纷以情绪化的表达发出灵魂拷问,那句“回答我”更是火爆出圈。
知识以这种“暴躁”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脑海。在一帧帧视频中,AI化的古人们回应网友质疑,讲述自己的故事。杜甫咆哮诉说“安史之乱”,苏轼愤懑吐槽“一路被贬”,唐伯虎在线回怼“不务正业”,宋徽宗傲娇炫耀“瘦金体”。网友们越看越上头,笑谈“仿佛8G冲浪连上古代WiFi”。这种破次元壁的结合让原本存于历史的“纸片人”变得立体丰满,他们说着Z时代熟悉的热梗,表情生动、语言诙谐,让略显晦涩的知识变得有趣,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然而,使用这种方式应当适度,不可恶搞。初看时觉得新鲜,但刷得多了便会产生审美疲劳。无论扁鹊还是李白,每个“老祖宗”都用同样的语调咆哮,展示着同一种“暴躁”,甚至孙悟空和被武松打的老虎也开始要求“回答我”。这不仅将历史人物扁平化,还可能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和庸俗化。
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让历史名人走出“故纸堆”,融入现代语境,这是一种特色传播。但趣味科普不应滥用恶搞,跟风之时应保持对历史的基本敬畏。如果只是为了戏谑而戏谑,仅仅停留在流量思维,看似是在挖掘文化宝藏,实际上是对历史资源的误解乃至浪费。中华文化星空中的群星闪耀,或忧国忧民,或潇洒豁达,或婉约细腻,这些留在历史脉络中的“顶流”,个人气质之参差,精神世界之广博,远非一个“咆哮体”能表达。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创新,但仅是众多创新中的一种,“老祖宗”们值得更精彩的呈现,也期待更多元的表达。
这些年,从《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诗意解说,到“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爆火,再到“回答我”的魔性输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面孔越来越鲜活,不断给人以惊喜。守住技术的边界,与历史真诚对话,呈现各有千秋的文化景致,才能不断碰撞出当代文明的火花。
九重紫里编剧借祖母说出的理解都太可了!因为丈夫荒淫,祖母不冠夫姓,不惜砸晕丈夫保下自己陪嫁,更是教窦昭不要困于宅院。
2024-12-09 14:19:39终于有剧把三纲五常正解了近日,四川成都。起猛了碰上机器人团建,四川制造工业机器人用科技解锁民俗技艺,玩转工业未来。...
2025-03-20 00:04:38机器人已经开始舞龙了天气越来越冷,许多人发现自己起床变得困难。这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低温环境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且波动较大
2024-12-24 03:57:25冬天赖床竟是身体在保命最近,网上关于老物件的讨论热度攀升,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家传承的珍品,如耳环盒、灵霄雾梦镯和德化白瓷等,这些物件令人眼前一亮。这些古代工艺品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文化的缩影。它们背后藏着丰富的故事和传统审美
2024-12-28 12:55:02老祖宗的审美有多超前麦当劳门店回应男孩被女子咆哮辱骂11月30日,天津,据网友发布视频,一小男孩带着弟弟在麦当劳公共游乐场玩耍,女子带着孩子来到游乐区,因该男孩坐在滑梯处玩手机
2024-12-02 11:02:54麦当劳门店回应男孩被女子咆哮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