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焖鸡塌了背后的工业真相!今年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多家黄焖鸡加盟店使用过期鸡肉、回收食材、卫生环境恶劣等问题,将这一国民快餐推上了风口浪尖。从“街头美食”到“食品安全黑洞”,黄焖鸡产业的集体失信不仅暴露了快餐行业野蛮生长的代价,也折射出社会对“便捷与安全能否兼得”的深度焦虑。
黄焖鸡米饭曾凭借标准化和高性价比席卷全国,门店数量超过5万家,年产值突破千亿。但光鲜数据背后,是行业为追求扩张速度而对底线的疯狂践踏。暗访视频显示,变质鸡肉用“猛料”腌制掩盖异味,隔夜食材重复使用,后厨蟑螂与食材共处一室。消费者调侃:“原来‘黄焖鸡’的‘黄’是油垢的黄,不是鸡油的黄。”
外卖平台成为这些商家的“遮羞布”。90%订单依赖外卖的业态让商家通过“线上精修图+线下黑作坊”的模式欺骗消费者。有店员直言:“反正吃坏肚子也找不到证据。”
黄焖鸡行业的乱象背后,是加盟体系“只收钱不管理”的畸形生态。部分品牌方收取数万元加盟费后,对门店食品安全不闻不问,甚至主动传授“降本增效秘籍”,如使用冷冻三年以上的“僵尸肉”和勾兑廉价酱料。某品牌一年新增2000家门店,闭店率却高达40%,疯狂开店—收割加盟商—品牌口碑崩塌—换个名字再招商,已成行业恶性循环。
黄焖鸡事件的影响远超单一行业,暴露出社会运行中的系统性风险。“糊弄学”侵蚀公共安全,商家利用消费者“眼不见为净”的心理,将食品加工链变成“黑箱操作”。当“便捷”必须以健康为代价时,社会效率提升的意义何在?黄焖鸡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外卖骑手、打工族、学生党,他们为省钱选择15元套餐,却被迫吃下最毒的“穷人税”——收入越低,食品安全风险越高。原本应传递城市风味的黄焖鸡,在工业化流水线下沦为“调料包+僵尸肉”的产品。网友痛心:“资本连最后一口‘锅气’都要夺走。”
3月12日,杨铭宇黄焖鸡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的事件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近期,多名外卖小哥在网上分享了“最不能点的外卖”,其中黄焖鸡米饭被频繁提及,其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当天中午,杨铭宇发布了致歉信
2025-03-13 09:31:06最不能点的外卖盘点“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厨乱象”舆情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向山东省食药安办、河南省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两地核查处置工作实行挂牌督办
2025-03-13 19:49:30国务院挂牌督办杨铭宇黄焖鸡乱象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12日下午针对“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等事件发布了致歉声明。声明中表示,对三家涉事加盟门店进行了即刻停业、永久关店处理
2025-03-12 16:18:45杨铭宇黄焖鸡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