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先生是一名公交司机,每天开车十几个小时,工作压力大,白发也越来越多。偶然听同事说何首乌可以缓解白发、增强抵抗力,还能消除开车的疲惫感,于是他自行购买了何首乌,每天取4、5片泡水喝。
起初,鲍先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尿液的颜色越来越深,就像浓茶一样。他以为这是药效作用,也没有在意。然而,接下来的几天,他的胃口变差了,连自己最爱吃的菜也觉得食之无味。开车时,他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下午基本要靠提神饮料才能撑过去。更糟糕的是,鲍先生发现自己“越来越黄”,皮肤、眼珠都出现了泛黄的表现。他这才意识到身体出了问题,赶紧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检查报告显示,他的谷丙转氨酶高达956U/L,高出正常值几十倍,总胆红素也达到了413μmol/L,远远超出正常指标。
在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问题后,医生综合鲍先生的情况,判断他患上了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经过详细询问,医生怀疑这与他长期自行服用何首乌有关。
提到药物肝损伤,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中药伤肝的问题,“是药三分毒”,中药和西药到底哪个更伤肝肾?中药肝损伤指的是中药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导致的肝损伤,一般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特异质性肝损伤。引起中药肝损伤的原因有很多:药物本身有肝毒性成分,比如番泻叶中的番泻苷、千里光和款冬花中的生物碱,以及苍耳子和蓖麻子中的毒蛋白;个体差异造成,每个人的免疫、遗传、代谢和中医体质都不同,对中药的敏感性也不同,服药风险也因人而异;使用因素,中药本身具有肝毒性,长期超剂量服用,就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研究发现,在2012-2016年的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中,化学药占94.5%,中草药仅占4.5%。由此可见,中草药并非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其目的都是为了治疗疾病。只有“人、药、用”三方面综合考量,遵循医嘱,才能从根本上科学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何首乌被认为有护发和补肾的作用,但前提是必须经过炮制。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含有大黄酚,这种物质容易造成肝脏损害,同时还会刺激肠道充血。鲍先生自行购买的何首乌很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炮制,长期服用后对肝脏造成了严重损伤。
大黄在韩国已经被明确为禁用药物。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对肾脏伤害较大,其水解鞣质也存在潜在肝脏毒性。长期服用大黄,不仅会伤肾,还可能引发肝损伤。
番泻叶在治疗便秘方面效果显著,适合急性便秘者。但若长期食用,番泻叶会在肠道中代谢出某种伤害肝脏的活性物质,对肝脏造成损害。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不适合用番泻叶。
马兜铃酸在比利时、美国、英国等国家都被列为禁用药物。研究发现,马兜铃酸的毒性主要作用于肾脏小管间质,能够引发严重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管萎缩。这种成分对肾脏的破坏力极强,服用后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肾损伤。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但未经炮制的白果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可引起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
药物性肝损伤是我国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且发生率逐年上升。日常用药时,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呢?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司徒红林分享了以下建议:遵循医嘱用药,临床大部分中草药肝损伤多源于盲目服用或民间“偏方”“膏方”等。未经认可或审核的中药,服用后存在隐患。鲍先生正是因为自行购买何首乌泡水喝,才导致了严重的肝损伤。
长期服用中药的慢病患者,需定期在医生指导下复查肝功能。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肝损伤,避免病情恶化。“吃错补药,不如不补。”如果盲目进补或大量进补,容易对身体带来健康风险。进补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辩证施补,避免因“补”而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用药应严格筛选,加以重视,才能减少中草药引起的损伤风险。
2024年10月8日的上午10点,一场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如期召开。会议的焦点集中于如何全面实施一系列新增政策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仅实现量的增长,同时结构得到优化,保持积极的发展趋势
2024-10-08 12:39:02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今天,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聚焦于如何系统性地实施一系列增量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积极增长、结构优化及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
2024-10-08 13:27:56发改委: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春节将至,很多人开始大扫除。然而,如果清洁剂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伤害
2025-01-27 09:15:06别乱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