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导研究取得新突破。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使镍基材料成为第三类在常压下实现超导的材料体系,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该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超导是指某种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值以下时电阻为零并且具备完全抗磁性的物理现象,在众多高技术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通常,许多材料需要在零下250摄氏度以下才能实现超导,而能够在零下233摄氏度以上实现超导状态则被认为是高温超导。自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以来,找到温度更高、更适于应用的超导体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
此次研究中,南方科技大学团队发现镍氧化物在日常压力环境和零下233摄氏度以上就能实现超导。为了将高压下才能稳定的原子结构移植到常压下,薛其坤院士和陈卓昱副教授带领的年轻研究团队历时三年,研制出一种在极强氧化环境下能在纳米尺度上“搭原子积木”的技术,制备出这种常压下实现超导的镍氧化物薄膜。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是高温超导领域的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实验用到的仪器全部基于国产设备,并且实现了超强氧化能力的原子尺度薄膜生长技术,这是国家自主发展实验技术的重大创新。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不同的材料体系,争取在常压下让超导温度高于液氮温度。
我国在超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实现了一项重大突破,使镍基材料成为第三类在常压下实现超导的材料体系
2025-02-19 08:50:38我国高温超导研究获新突破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网联清算公司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第三方支付服务信息系统安全框架指南》(ISO/TS 9546)日前正式发布
2024-12-31 01:43:39标准化记者11月26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6 18:33:06中国天眼又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