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乙巳蛇年的到来,人们对蛇这种古老生物的兴趣再次被点燃。蛇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一类动物,与人类祖先有着悠久的交集,各大古文明也多有与蛇相关的传说。我国古代也有“画蛇添足”的典故。那么,蛇是如何起源演化的?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明星蛇”?它们为什么失去了四肢?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现代蛇亚目属于爬行动物纲下的鳞龙目,包括蜥蜴和蛇等。若要追溯其起源演化,可以将现代蛇亚目及其祖先归入“泛蛇类”。“泛蛇类”是一群长得非常像蛇的蜥蜴。目前普遍认为,蛇是从蜥蜴演化而来的,两者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最早发现的泛蛇类蜥蜴是生存于1.6亿年前侏罗纪的昂氏黎明蛇,而最早的蛇亚目化石则发现于约旦河西岸地区,时代为1.12亿年至94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远古时期的蛇主要生活在海洋、沼泽、森林等环境中,与现代蛇类的生存环境相似。
在蛇类的演化历史中,一些巨型蛇类因其巨大的体形和独特的生存方式备受关注,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坦蚺。它的化石发现于南美洲哥伦比亚北部的塞雷洪煤矿附近,生存于约6000万年到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泰坦蚺的体形达到了惊人的12.8米到14.3米,体重730至1135公斤,被认为是自非鸟恐龙灭绝后出现的顶级掠食者。
与四足俱全的蜥蜴相比,蛇类失去了四肢。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地下生活,使得蛇类能够在地下钻洞,更好地捕食和逃避天敌。早期蛇类的穴居生活要求生物具备更为灵活的身体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适应狭小、复杂且多变的空间环境。这种选择压力促使蛇类祖先在身体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变得更为细长、脊椎更加灵活、内耳与听觉和平衡相关的结构变得更为发达。此外,穴居环境可能减少了四肢在移动和捕食中的必要性,从而加速了四肢退化的过程。在许多早期蛇类化石中,可以看到短小的前后肢的存在,即使在现生的蟒蛇类中也存在一个后腿的残余。
蛇类作为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其演化历史对理解整个动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蛇类的成功演化展示了生物适应性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种群不断繁盛。如今,蛇类分布范围横跨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成为当代最为成功的陆生脊椎动物群体之一。
五大联赛中,法甲、德甲、意甲和西甲的冠军之争已无悬念,唯有英超竞争激烈。英超榜首之位频繁变动,尽管赛季才进行了四分之一
2024-11-04 07:52:22为啥独一档?赛程刚过1/4佛山疾控中心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表示,使用杀虫剂来消灭蟑螂的方法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建议从根源上解决,清除蟑螂的栖息和活动场所,断绝它们的食物来源。
2024-10-15 14:46:49疾控部回应蟑螂进化目前,商务部会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正在进行中。
2024-11-19 13:23:59冰墩墩变身蛇墩墩1月1日,蔡磊通过眼控技术发布了一封致渐冻症病友的新年公开信,表示接力棒不会掉落,呼吁大家共同扛起抗争渐冻症的大旗。蔡磊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但如今因渐冻症几乎瘫痪
2025-01-01 15:54:19蔡磊称四肢已基本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