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低温烫伤患者成了医院烧伤科、急诊科的常客。一周前,高女士因腱鞘炎在手腕上贴了一张“暖宝宝”以缓解疼痛。七小时后,她发现手腕上出现了一个大水疱。尽管使用过程中没有感到灼热和疼痛,但她的皮肤已经被烫成二度烧伤,需要清创并定期上药。
温和的取暖工具竟能造成如此伤害,让高女士感到意外。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北大人民医院近期也接诊了多名低温烫伤患者。例如,63岁的陈先生每晚睡前会把充电“热宝”放进被窝取暖,结果腿部出现了红肿和起疱。由于他有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神经病变导致他对温度和痛觉不敏感,延误了伤情的发现和治疗。
低温烫伤发生时可能没有剧烈疼痛等明显不适,因此更容易被忽略。这种烫伤表面看似轻微,但由于发现晚、与热源接触时间长,往往导致伤情延误,创面较深,甚至可能带来深部组织坏死。这类烫伤更常见于感知能力不敏感的人群,如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婴幼儿和醉酒者等,通常发生在小腿、足部、脚踝等部位。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加热汽车座椅等都可能造成伤害。
专家提醒,冬季取暖时,暖手宝、电热毯等设备的温度应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暖宝宝”、热水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且不应过夜使用。对于温度感知有障碍的高风险人群,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格外小心,最好有专人监护。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迅速脱离热源,尽早用冷水冲淋或冷敷患处,并及时就医。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暖宝宝、热水袋、发热贴等各种取暖“神器”纷纷登场,但温暖的背后也可能暗藏风险。在安徽近期就发生了多起低温烫伤案例。
2024-12-10 08:09:13热水袋深秋时节,早晚气温较低,不少市民纷纷启用了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然而,这些看似温柔的小物件,实则暗藏“危险的热情”,稍有不慎,便可化身成温柔的“隐藏杀手”,代号“低温烫伤”。
2024-11-04 17:41:35警惕温柔的隐藏杀手:低温烫伤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出行工具,然而,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急剧增加,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4-11-29 11:42:21警惕身边的“夺命杀手”!3分钟可达1000℃!深秋时节,早晚气温较低,许多市民开始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然而,这些看似温和的小物件其实暗藏“危险的热情”,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温柔的“隐藏杀手”,造成低温烫伤
2024-11-04 17:22:00警惕温柔的隐藏杀手:低温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