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遇千亿级财政赤字。中国香港特区迈向有为政府的关键在于收支能配合社会经济发展,并明确提供何种程度的公共服务。在谨慎管理公共财政的同时,推动经济提速同样重要。
12月15日,正值公务员是否应减薪以共度时艰的话题在当地热议之际,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众咨询正式开始。初步估算显示,2024/25财政年度的综合赤字将约为1000亿港元,比2月预计的481亿港元翻倍有余。若剔除发债项,实际赤字规模会更大。
这已是当地第三年出现千亿级规模赤字。自2021年起至今,累计赤字已达7000亿港元左右。连续“入不敷出”后,特区政府在盈余高峰期的1.2万亿港元储备已下降至10月底的不足6000亿港元,仅大约为八个月的政府开支。
作为小型城市经济体,香港特别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坚持联系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成为主要宏观调控工具。《香港基本法》规定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特区政府预计三到五年内可能恢复财政平衡,但各界更关注具体途径和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多重问题,如赤字源于周期性还是结构性、如何开源节流、以及如何协调有为政府与赤字关系等。
依照统计口径的不同,香港近年来的赤字规模情况有所差异,这本身包含了一些降低赤字的财务途径。在香港独特的财政框架下,政府收支由一般收入账目和基金账目组成。前者记录各部门日常收支,后者则包括法定基金,但不纳入政府预算内。
赤字计算有两种方法:现金收付制和应计制。前者将政府举债筹集的资金列入抵消财政赤字,后者则更全面地反映政府资产及负债。以2022/23财政年度为例,按现金收付制计算的综合财务表现为2943亿港元亏损,而按应计制计算则为1223亿港元赤字。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赤字均源于入不敷出。2024/25财政年度赤字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全球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企业经营状况差导致利得税收入减少、资产市场受压影响卖地收入及相关税收,加上政府推出多项逆周期措施以助经济复苏和转型。
香港财政收入主要分为经营收入和非经营收入。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利得税、地价收入、印花税、薪俸税和投资收入。当前财政收入特点是倚重经营收入和直接税收入,这种波动性较强的收入结构曾多次被提及需要改善。
土地及房产收入对政府预算账目影响较大。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度的地价收入为1076亿港元,但截至10月底,本财政年度各项土地交易收入仅为37亿港元,远低于预估数字。此外,印花税收入也相对下降。
支出方面,受疫情影响,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利民惠民措施。教育支出约占总支出近两成,福利开支增长较快。面对人口老龄化,医疗和福利开支压力增大。2024/25财政年度,总开支预算达7769亿港元,其中经常性开支达5800亿港元,同比增加约7%。
综合收支情况,近五年剔除债券收支后的财政数字显示,除2022财政年度获得237亿港元盈余外,其他年份均为赤字。预计至2025年3月底,财政储备将降至约6330亿港元,五年累减约5270亿港元。
陈茂波表示有信心在未来数年内恢复收支平衡,但实现这一目标需满足三大条件:政府支出年均增长控制在2.2%、名义GDP增长达到5.5%,以及加大发债。目前,特区政府正在通过削减开支、调整税率、释放公共资产价值等方式开源节流。
在经济增长方面,过去两年消费和投资相对不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未来,香港将继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来刺激经济。方舟建议,从中长期来看,香港需要扩大税基,通过增加基建投资和引进外部企业和人才来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有1094位企业家的个人财富超过5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减少了12%。上榜企业家的总财富为21万亿元,相比去年下降了10%。千亿级企业家数量从去年的30位减少到26位
2024-10-30 02:55:00千亿级企业家比去年减少4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有力、更有效果。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的实施
2024-12-13 14:55:36提高财政赤字率近期,A股市场对“谷子经济”概念股的关注度上升。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该概念板块包含33只成分股,主要集中在游戏玩具、文具办公和影视行业。沉迷于“吃谷”的二次元玩家群体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4-11-27 14:39:04沉迷吃谷的二次元玩家培育了多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