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抑郁患病率是2%。12月25日下午,卫健委召开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发言者针对网传的精神心理数据提出,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所谓的患病率、检出率等数据并不准确。例如,有人声称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到15%~20%,但根据权威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实际患病率大约为2%左右。
普通人觉得抑郁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2%的数据与这个感受相悖,是否存在低估的可能性?为什么发言人提到的两个数据相差如此之大,它们的来源又是哪里?
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两个数据都有出处,也都有瑕疵,不能简单地将之定义为“谣言”或是“真相”。比起分个对错,更希望讲清数据背后的细节,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状。
关于“2%”的数据,发言人提到的来源是一篇2022年发表在JCPP上的论文。该研究是我国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调报告,由北京安定医院郑毅等学者牵头。研究使用多阶段聚类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京辽苏湘川五省的73992名儿童青少年参与。通过CBCL筛查和精神科医生访谈面诊,最终得出6岁~16岁人群重度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0%。如果加上持续性抑郁障碍等同类疾病,则同一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0%。这项研究的方法和样本质量都非常高,因此其结果是相当可信的。
而“15%~20%”的数据也有许多出处。例如,《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中提到我国14.8%的青少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他一些元分析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这些数据主要通过量表筛查的方式得出,而非专业的面诊确诊。
两类数据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调查方式的不同。“15%~20%”的较高数据大多数使用的是量表筛查的方式,而“2%”的较低数据则使用的是量表筛查加面诊的方式。量表筛查虽然能起到低成本初筛的作用,但无法替代专业人士的诊断。严格来说,量表测量的是抑郁症状,评估的是抑郁风险,只有卫健系统的专业人士才能诊断抑郁症。
此外,JCPP论文的研究对象是6~16岁的儿童青少年,而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生的抑郁症状更为严重,他们的年龄范围并未被研究所覆盖。因此,发言人可以说“我国的儿童抑郁症患病率只有大概2%左右”,但对于中学青少年,即使按最严格的标准,其抑郁症患病率也一定大于2%。
综上所述,准确的表述应该是:“15%~20%”是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流行率或抑郁高风险人群的比例;我国儿童青少年重度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年龄较大群体的抑郁患病率相对偏高,15~16岁群体的抑郁症患病率为6%~7%。
抑郁症状不仅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全世界也是如此。全球研究显示,青少年重度抑郁障碍年患病率为8%,终身患病率为19%,10~19岁群体中有34%的人存在抑郁症风险。具体到国家,美国12~17岁人群的重度抑郁障碍年患病率为15.8%,女性患病率尤其高,达到23.4%。
虽然抑郁症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但它只是心理障碍的一种。对于儿童来说,患病率最高的心理障碍并不是抑郁。以JCPP论文为例,虽然6~16岁人群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但整体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却达到了17.5%,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为6.4%,对立违抗障碍的患病率为3.6%。
发言人是从临床医生的严谨出发,担心夸大了重度抑郁症的流行程度,希望减少人们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的误解。不过,2%的重度抑郁患病率并不代表问题不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仍然需要重视。实事求是地确认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数据质量越高、越规范透明,我们对本国精神卫生状况的了解才会越清晰,才有可能制定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干预方案。
2020年,《糖尿病杂志》刊载了一项上海交通大学宁光团队的研究。该研究基于超过2.1亿人的饮食习惯大数据及近10万人的健康信息,揭示了饮食与糖尿病风险的关联
2024-10-15 15:11:51研究发现:喜欢甜食的人糖尿病患病率更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而中青年人群(20-59岁)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
2024-10-08 11:11:57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没症状≠没问题!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当天上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普陀区半马苏河公园举办了市级主题宣传活动
2024-11-16 11:09:46上海3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21.6%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巴黎奥运会游泳赛场中国队在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以及女子200米蝶泳项目上再夺两枚铜牌
2024-08-02 09:57:26中国游泳队铜牌+2秋冬季节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近年来,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率持续上升,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
2024-12-10 10:49:244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已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