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人们称之为数九寒天。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民间就有了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天的习俗,以消遣漫长的寒冬,期盼温暖春天的到来,这种习俗被称为“数九”。唐宋以后,“数九歌”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北方地区流传至今的一首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体现了传统农耕社会中人们对自然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这些歌谣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排起到了指导作用。最早的“数九歌”见于敦煌文献《咏九九诗》,后来逐渐增多,《岁时杂记》《豹隐纪谈》《清嘉录》等文献都有记载,但各地版本因方言俚语而有所不同。
“数九歌”朗朗上口,生动描绘了从严冬到阳春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轻松记忆,并且它还帮助人们判断季节更替和农事时令。“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不仅是寒冷冬季的开始,也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因此,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九九消寒图”。
其中一种雅致的形式为梅花“画九”,即从冬至那天开始,画一枝素梅,枝上共有九朵梅花,每朵花有九片花瓣,共计八十一瓣,每瓣代表一天。当所有花瓣都染色完毕,就标志着冬天结束,春天来临。清代还流行文字形式的“消寒图”,如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天填写一笔,直到填满九个字,表示严冬已过,春天到来。此外,还有创新的“九体消寒联”,例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上下联各九字,每字九笔,每日上下联各添一笔,直至填满,象征残寒消尽,春回大地。
当时间指向12月21日,一年一度的冬至佳节如期而至。今年的冬至不同寻常,蕴含着许多特别之处。今年冬至正逢12月21日,这种日期组合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极为罕见
2024-12-19 09:40:2521日冬至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024-12-17 17:36:05冬至农历和阳历日期罕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