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被银行偷偷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反映称,在不知情、未授意的情况下被银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且注销相当困难。有客户表示自己在12月15日收到通知称被某家股份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投诉注销后,16日早间又收到通知称,在某国有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表示在自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在第三方平台被引导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后,第三方平台自动向其账户存入“一元福利金”,导致该账户无法注销。
被私自开户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客户在完全不知情、未与银行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被预约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客户在未清楚了解个人养老金账户含义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平台被诱导至银行预约开户并入金;客户在银行办理其他业务时,客户经理在未进行充分告知的基础上直接帮客户进行个人养老金预约。
银行员工自掏腰包购买指标的现象也引起了关注。由于业绩压力,一些银行员工求助于“开户中介”,每户的开户成本从50元到100元不等。中介还特意强调了在开户基础上可以赠送“缴存服务”,即在新增账户中存入0.1元至1元不等的金额。
2022年11月18日,原银保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这导致了养老金账户的稀缺性,再加上部分银行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身份认证等规范,容易出现擅自开设养老金账户的情形。
人社部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8%。但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人均缴存金额仅约2000元,远远低于个人养老金账户1.2万元的缴存上限。尽管目前缴存比例较低,个人养老金业务对银行正在进行财富管理转型的战略意义重大,营销内卷的背后反映了银行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客源的极度渴求。
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开展了个人养老金的拉新获客活动,包括微信立减金、京东E卡等大礼包等优惠权益活动,以吸引更多用户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内专家认为,大力营销或许能解一时获客的燃眉之急,但当活动的硝烟散去,通过丰富产品、提升服务的方式建立口碑才是制胜的关键。
近期,许多消费者反映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涉及的银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侯先生是其中之一。他称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工商银行开通的
2024-12-22 13:48:14储户称不知情被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何“被开户”?能销户吗?多家银行回应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政策施行后,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2024-12-25 14:38:18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何“被开户”?能销户吗?多家银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