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2024年2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干旱区生物多样性调研团队赴中亚咸海地区考察。摄:水云间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工作组
2024年12月2日至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此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Our Land. Our Future)。该公约的全球197个缔约国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政策,对抗荒漠化和干旱问题。12月9日,大会进入第8天,《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发布了一份全新的里程碑式的分析报告《旱地的全球威胁:区域和全球干旱趋势及未来预测》(The Global Threat of Drying Lands: Regional and global aridity trends and future projections)。
报告警告称,尽管世界部分地区洪水和风暴等与水有关的严重灾害愈演愈烈,但近几十年来,地球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面临永久性干旱。这份报告让干旱危机首次被科学、清晰地记录,揭示了影响全球数十亿人的生存威胁——干旱。分析指出,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是这一转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发电、运输、工业和土地使用方式的改变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地球变暖,其他人类活动也使地球变暖并影响降雨、蒸发和植物生命,创造了加剧干旱的条件。2020年前的30年中,地球约77.6%的土地经历了更干旱的状况。
与此同时,旱地面积扩大了约430万平方公里。现在,全球旱地占地球所有陆地的40.6%(不包括南极洲)。
近几十年来,全球约7.6%的土地(面积大于加拿大)已跨过干旱阈值(即由非干旱地区变为干旱地区,或从干旱程度较低的干旱地区变为干旱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已从湿润景观转变为干旱地区,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产生了严重影响。
研究警告说,如果世界未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本世纪末,全球另外3%的湿润地区将变成干旱地区。在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计美国中西部、墨西哥中部、委内瑞拉北部、巴西东北部、阿根廷东南部、整个地中海地区、黑海沿岸、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南部的干旱地区将不断扩大。
全球干旱热点
受干旱趋势影响特别严重的地区包括几乎整个欧洲(95.9%的土地)、美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巴西、亚洲部分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中非;美国西部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干旱趋势明显,缺水和野火成为常年危害;地中海和南欧:这些地区曾被视为农业粮仓,但随着半干旱条件的扩大,它们面临着严峻的未来;中非和亚洲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正在经历生态系统退化和沙漠化,无数物种面临危险。
相比之下,地球上不到四分之一的土地(22.4%)则比以往更潮湿,美国中部、安哥拉大西洋沿岸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湿度有所增加。然而,总体趋势很明显:旱地正在扩大,迫使生态系统和社会遭受干旱的致命影响。报告指出,南苏丹和坦桑尼亚是土地转变为旱地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总面积最大的非旱地转变为旱地的国家。
对于生活在不断扩大的干旱地区的2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5%以上)来说,这种新常态需要持久、适应性的解决方案。干旱导致的土地退化,即荒漠化,对人类福祉和生态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地球持续变暖,报告预测,在最坏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多达50亿人可能生活在干旱地区,面临土壤枯竭、水资源减少以及曾经繁荣的生态系统的衰落或崩溃。
被迫迁移是干旱最明显的后果之一。随着土地变得无法居住,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农业崩溃的家庭和整个社区往往别无选择,只能放弃家园,导致全球社会和政治挑战。从中东到非洲和南亚,数百万人已经开始迁移——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加剧。
干旱的毁灭性影响
报告称,干旱加剧的影响是连锁的、多方面的,几乎触及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报告警告称,到本世纪末,全球五分之一的土地可能因干旱加剧而经历生态系统的急剧转变,造成剧烈变化(如森林变成草原等变化),并导致全球许多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灭绝。干旱被认为是导致农业系统退化的最大单一驱动因素,影响了地球上40%的耕地。干旱加剧被认为是导致非洲国家在1990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12%的原因。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上升,预计到本世纪末,地球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不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蓄水量将减少。干旱被认为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五大主要原因之一(其他四个是土地侵蚀、盐碱化、有机碳损失和植被退化)。中东地区干旱加剧与该地区更频繁、更大规模的沙尘暴有关。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未来,干旱加剧预计将导致更大规模、更猛烈的野火——尤其是因为它会导致半干旱森林树木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森林可供燃烧的干生物质的增加。
干旱加剧对贫困、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粮食产量不足的影响与全球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有关,尤其是在儿童和妇女中。干旱加剧和干旱在增加全球人类迁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南欧、中东和北非以及南亚的极度干旱和干旱地区。
报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报告指出,多年来,记录干旱加剧是一项挑战。其长期性质以及降雨、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分析变得困难。早期研究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往往因科学谨慎而变得混乱。新报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利用先进的气候模型和标准化方法对全球干旱趋势进行了明确的评估,证实了干旱不可阻挡的上升,同时对其潜在驱动因素和未来潜在轨迹提供了关键见解。
土地干涸。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工作组
四点建议
该报告提供了解决干旱问题的全面路线图,强调缓解和适应。其建议包括:
1.加强干旱监测
将干旱指标整合到现有的干旱监测系统中。这种方法将能够及早发现变化,并在情况恶化之前帮助指导干预措施。像新的干旱可视化信息工具这样的平台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可以进行早期预警和及时干预。标准化评估可以加强全球合作并为当地适应战略提供信息。
2.改善土地使用实践
激励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可以减轻干旱加剧的影响,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地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近日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共同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道路》则重点剖析了创新、全面、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法。它考虑一个地方的土地使用如何影响其他地方,将应对气候变化或其他冲击的适应力作为优先事项,并鼓励原住民和当地社区以及各级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像绿色长城这样的项目——一项横跨非洲的土地恢复计划——展示了大规模、集体努力对抗干旱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潜力,同时可创造就业机会和稳定经济。
3.投资于用水效率
雨水收集、滴灌和废水回收等技术为管理干旱地区稀缺的水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增强脆弱社区的复原力
本地知识、能力建设、社会正义和整体思维对于复原力至关重要。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鼓励决策者实施负责任的治理,保护人权(包括确保土地使用权)并确保问责制和透明度。能力建设计划、财政支持、教育计划、气候信息服务和社区驱动的举措使受干旱影响最大的群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农民改种抗旱作物、牧民养殖更耐旱的牲畜是渐进式适应的典范。
5.制定国际框架,进一步加强合作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土地退化中和框架为将国家政策与国际目标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模型,确保对干旱危机做出统一的反应。国家适应计划必须将干旱威胁及其应对规划结合起来,以制定应对水资源和土地管理挑战的连贯战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跨部门合作对于扩大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于2024年12月2日至1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不仅仅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旨在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提高全球雄心并加快土地和干旱恢复行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全球土地的代言人,也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并列。
联合国发布旱地全球威胁报告。
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4年全球教育会议在巴西福塔莱萨召开。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巴西联邦政府承办,吸引了94个国家代表团的6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50多位部长级代表
2024-11-21 15:01:47联合国发布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今日于北京公布了其《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报告揭示,南海是全球最为活跃、繁华且开放的海域之一
2024-09-27 17:03:25《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