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在2024-2025年度论坛上对中国经济现状提出了三种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
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讨论焦点在于中国经济大调整的性质,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是需求不足、结构转换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总量失衡问题。GDP平减指数连续六个季度为负,显示存在持续有效需求不足。根据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推算,产出缺口大约在1至1.5个百分点之间,未来需通过加大逆周期调整力度来弥补这一缺口,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消费券等凯恩斯政策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关键在于结构性失衡。传统产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下滑严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虽发展迅速但未能完全填补空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其下滑对整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应全面对冲房地产下滑,刺激房地产需求逆转,并促进其他支柱产业成长。
第三种观点以辜朝明为代表,强调资产负债表收缩是核心原因。宏观杠杆率上升,居民部门债务减少,实体经济债务增速低,导致货币供应结构调整,M1出现持续负增长。此派观点主张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利用政府加杠杆来弥补私人资产负债收缩的缺口。
这些观点各有合理性但也存在缺陷。对于总量失衡观点,周期性因素难以解释目前内需不足的原因;对于结构性失衡观点,需要进一步厘清房地产深度回落的核心原因;对于资产负债表萧条观点,需探讨负债上升及过去化债方案失败的原因。
面对当前形势,流动性管理与风险控制成为底线,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短期稳增长政策与中期资产端调整需相互配合。具体而言,需明确哪些因素更迫切,哪些因素更为基础,哪些因素需要先行,哪些因素是短期着力,哪些因素需要中期布局。
新机遇和共识正在形成,包括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提供空间,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政策试错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扩内需与摆脱低物价困境成为关键,稳定信心和预期尤为重要。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全面加大力度,同时需调整政策逻辑和框架。
本轮政策调整的新逻辑与新体系主要包括:强政策改变预期的新逻辑与新体系,加强对资产负债表效应及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监管,财政部与央行建立国债公开市场协调机制,创新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建立动态平衡体系,以及改革方案与逆周期调控之间的融合。
对中国未来政策新框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形成良性预期体系,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健康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CMF年度论坛(2024-2025)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新逻辑与政策新思路》的演讲
2024-12-02 15:54:19刘元春:中国经济的三大派别和政策新思路刘国梁的徒弟名单包括了一些在中国体育界取得杰出成就的运动员。这些徒弟不仅在乒乓球项目上有所建树,还在其他领域展现了出色的才能。
2024-09-20 14:42:20刘国梁徒弟名单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2月18日召开,会议决定接受王浩辞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并任命刘捷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2024-12-18 18:52:14刘捷任浙江省代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