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里常说“一件羽绒服温暖一个冬天”,但在现实中,这种“温暖”可能大打折扣。央视对江苏南通、江西九江等地部分羽绒制品直播间和生产车间进行走访时,发现存在“以次充好”“以丝代绒”等问题,有些甚至成为“公开的秘密”。无良商家为了利益,导致大量伪劣羽绒服流入市场。
所谓“以丝代绒”,指的是羽绒产品中使用的“丝”和“绒”都来自鹅鸭的羽毛,但“绒”是一朵一朵的,形状稳定且保暖效果好;而“丝”则是加工时从羽毛上脱落的短丝,属于边角料,保暖效果较差。过多使用“飞丝”的羽绒服不仅不暖和,还可能因加工要求低而与其他材料混合,导致粉尘超标,轻则漏毛变形,重则危及人体健康。
“以丝代绒”并非新鲜事。我国羽绒制品行业发展较快,但此前关于羽绒填充物的界定标准不够清晰,许多商家为了压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会使用短丝甚至是羽梗进行填充。这种情况影响了市场价格划分,阻碍了行业转型升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身体健康。
2022年4月,新版《羽绒服装》国家标准落地,其中最显著的改动是将“含绒量”改为“绒子含量”,要求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这意味着之前部分商家将绒子上脱落的单根绒丝和绒丝废料计入含绒量的操作不再成立。今年冬天是新国标施行后的第二个销售季,市面上多数羽绒服应遵循新规使用高品质填充材料。然而,仍有部分商家试图钻空子欺骗消费者。目前,南通和九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布情况通报,对“以丝代绒”等问题立案查处,并欢迎消费者举报监督。
“以丝代绒”问题背后,羽绒服面临的价格困境同样值得关注。去年冬天,“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的话题一度走红,羽绒服普遍涨价使得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涨价原因既有鹅鸭养殖周期的影响,也有新规制定后部分低价款式被淘汰,整体价位抬升。优质羽绒成本上升使厂家面临竞争压力,有消费者担心“打假越打越贵,成为变相涨价的理由”。
归根结底,商家诚信的关键在于“公开透明”和“质价匹配”。如今,许多消费者更加看重性价比,“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这种消费理念为各种价位的产品提供了发挥空间。对于羽绒制品来说,高价必须有其道理,必须真材实料,不能以次充好;低价也要有良心,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不能伪造质检报告或玩文字游戏。
防范劣质羽绒服流入市场还需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发力,让造假售假者付出代价,为诚信经营者保驾护航。
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报道了江西九江多家企业伪劣羽绒服以假乱真流向市场的情况。次日,江西省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情况通报
2024-11-25 19:46:00江西伪劣羽绒服制售企业被查“不用998,不用198!羽绒服只要89!”你买到的“羽绒服”,是真羽绒吗?
2024-11-26 10:36:29不是所有羽绒服都叫羽绒服购买羽绒服时,要特别留意填充物,因为填充物的质量直接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和舒适性。
2024-11-26 16:16:41你买羽绒服时会留意填充物吗天然羽绒会有轻微鸭绒味道,在填充进羽绒服前,需要经过杀菌、洗涤、除味多道工序。
2024-11-29 11:29:49建议买了羽绒服先闻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