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曾说过:“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那是因为我在这两条道路上,都没有做出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教学的道路上,虽然我也未必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但我却确确实实为教学工作,投入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生命。”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仙逝。她一生致力于“诗教”复兴。与当代中文系教育不同,古代“诗教”更注重提高文字功夫,从具体词句、音韵入手,通过对古人创作技巧的反复拆解与模仿,最终实现突破。因此,古代大诗家多有传承,他们的弟子也往往以诗鸣世。
然而,“诗教”也有其局限性,许多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规范和普及。好师傅未必出好弟子,好弟子未必遇好师傅,“口传心授”也可能抑制弟子的创造力,使他们很难进行颠覆性创新。“五四”运动后,“诗教”传统渐行渐远,自强图存成为第一要义。但时代变迁,今天重新审视“诗教”变得必要。
孔子认为,“诗教”是提升国民素质、创造美好社会、通向美好自我的根本。没有李杜诗篇,何以言盛唐;没有宋词绚烂,我们为何眷恋宋朝;没有窦娥的感天动地,谁会谈到元朝;没有《红楼梦》的奇伟瑰丽,明清又是什么?王国维说,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
“诗教”不仅仅是让人会写诗、会读诗,而是后代获得身份认同、提升人格、承继前贤的必经之路。或许只有中国人能真正看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懂得其中蕴含的“异代同调”的悲凉。叶嘉莹帮助一代人找回了对中国文化的自尊——我们有伟大的传统,一代代前贤寄托以生命和豪情,作为后人,我们有义务背负起这一切。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2024-11-24 19:46:05叶嘉莹逝世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2024-11-24 19:11:00叶嘉莹逝世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叶嘉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2024-11-24 19:52:11送别诗词的女儿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