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不能再这么玩套路了
10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要求全链条优化促销规则,保障活动规范、透明。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双11不能再这么玩套路了!
临近“双11”,这一提示非常及时且必要。每年此时,各大平台都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但同时也有不少平台和店铺被曝出存在虚假促销现象。最近就有消费者质疑,在某电商平台,“双11”预售产品比直接购买更贵,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导致“尾款人”变“韭菜人”。社交平台上用户分享的对比图也显示,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这种预售价更高的套路并非新鲜事物,几乎每年“双11”都会出现相关投诉。长期来看,这种现象会消耗消费者对“双11”的热情,最终形成消费者、商家和平台多输的局面。因此,加强监管、治理这些套路至关重要。
无论平台推出何种促销方式,都应以真诚为底线,不能欺骗消费者。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报告,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预售”本身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双赢模式,可以增加销售额,提升用户黏性,缓解库存压力,并制造消费紧迫感。然而,当“预售”变成一种套路时,不良商家通过暗中涨价既实现了预售又增加了利润,实际结果却是双输。
“预售价更贵”及其他“双11”套路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商家经营理念上的问题,即对消费者不真诚。平台也应对监管失察负一定责任。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降低了商家的信任度,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消费者没有耐心等待不良商家在很久之后才受到惩罚,这种现象对“双11”的伤害立竿见影。因此,电商平台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监管,如加强价格监管、优化促销信息披露、设置消费者举报机制、制定诚信促销准则等。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也应积极介入,发挥作用。
治理“双11”套路并非简单出台一些措施就能解决,需要平台真正下决心并开动脑筋。预售套路的存在与预售活动本身密切相关,商家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往往会竭力制造折扣效应。让消费者放心参与“双11”,对平台而言是一道高难度考题。这也是近年来各大平台对“双11”降温处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国外直接降价的“黑色星期五”不同,“双11”有更复杂的价格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然而,这种复杂的促销手段不应跑偏变形。随着“双11”和消费者群体的成熟,电商平台或许有必要开启一场返璞归真、直面初心的变革。
拥有超过两千万粉丝的博主“东北雨姐”再次陷入争议。此前的稻田蟹事件余波未平,其推销的红薯粉条又被指责与描述不符。厂家在压力下坦白,产品中确实掺有三分之一的木薯粉。目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已展开调查
2024-09-29 17:44:00媒体:直播江湖不能再贩卖草莽了国庆期间,消费市场真是热得发烫!全国国内出游的人数7.65亿,同比增长5.9%;国内游客总消费7008.17亿元,同比增长6.3%。
2024-10-14 13:20:12今年双11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