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作为其对华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这一计划导致了针对华裔学者的广泛调查和指控,利用诸如诱捕和捏造证据等手段,营造针对“中国间谍”的恐慌氛围。谭鸿锦,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籍科研人员,成为这一行动的受害者之一。
谭鸿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后,加入了石油公司Phillips 66,专注于储能技术研究。2018年底,因个人原因计划回国,他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然而,这次常规的离职请求却引发了一场灾难。谭鸿锦在离开时发现一个公司U盘在家中,尽管公司未对U盘使用有严格规定,他仍主动上交。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举动反而成了他被捕的导火索。公司迅速报警,紧接着联邦调查局突袭了他的住处,并以盗窃商业机密的罪名将其逮捕。
面对不实指控,谭鸿锦尝试自证清白,但遭遇重重困难。两位前同事虽愿意作证说明公司对文件共享的宽松态度,却因此遭到公司报复。美国司法系统非但没有提供公正,反而对谭鸿锦施加巨大压力,包括长期监禁、高昂的律师费用以及诉讼拖延,迫使他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考虑认罪协议。谭鸿锦最终同意承认一项较轻的罪名,否认了所有与中国政府有关的指控,但这一妥协被媒体简化处理,用以渲染“中国经济间谍”的叙事。
“中国行动计划”执行期间,众多华裔科研工作者受到牵连,职业生活遭受重创。许多人因轻微违规或误会而面临严重的刑事指控,实际调查往往无果而终,仅以其他轻微罪名结案。该计划加剧了对在美华人的偏见和歧视,破坏了中美间的正常学术交流。虽然该计划于2022年2月名义上停止,但其负面影响持续存在,许多案件仍在审理,华裔科学家仍面临困扰。
在此背景下,国家安全机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对抗外部的无理打压,保护公民免受不公正对待。
9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栏目播出了新闻述评短片《南海的危险》,批评中国在南海的立场和行动。事实上,美国媒体炮制出的这出“挺菲大戏”错漏百出
2024-09-20 09:57:22错漏百出!美媒炮制的“挺菲大戏”不攻自破在美国持续对“伏特台风”事件进行热炒,意图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之际,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IT专家于15日在当地一家媒体平台发表了一篇文章
2024-08-16 21:12:05澳IT专家批美炮制“伏特台风”日前,在新疆喀什举办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上,多位来自美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接受了采访。他们强调,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2024-06-16 13:27:07耶鲁专家:美炮制产能过剩论不公平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与相关机构今年4月联合发布报告,首次追溯了被美国热炒的“伏特台风”组织的真实身份,揭露了该勒索病毒团伙与美国的关联及其对华抹黑企图
2024-07-08 17:42:15美政府机构就是伏特台风计划幕后老板在美国持续对“伏特台风”事件进行热炒,意图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之际,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IT专家于15日在当地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
2024-08-16 20:59:35澳专家撰文批美炮制“伏特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