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在马路上跳广场舞打羽毛球
入夏之后,随着早晚户外活动的增多,广场、公园成为了市民进行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的热门场所。然而,近期观察发现,广场舞引发的噪音问题再次凸显。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报告,2023年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中,近60%涉及噪音扰民,成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之首。这反映出在健身娱乐需求与安静生活环境的诉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平衡广场舞的活跃与避免其演变成“扰民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泉州,广场舞队伍常以大音箱为伴,无论是在小区、广场还是公园,甚至是小空地上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高分贝的音乐虽然让舞者沉浸其中,却也给周围居民带来了烦恼。例如,刺桐公园内外多个地点的广场舞活动,不仅有多个队伍同时进行,且音响声浪巨大,与过往车辆声、商业广告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嘈杂的画面。尽管公园规定广场舞音量应在晚上10时前不超过55分贝,但实际上,噪声水平时常超过这一标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面对广场舞带来的噪音困扰,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有效管理方法。宝洲花园通过集中管理广场舞活动地点与时间,限制音量,较好地缓解了扰民问题。西湖公园则通过限定音量、时间和场地,实现了多支舞队和谐共存。南安四季家园通过设立邻里中心,将广场舞引入室内,既满足了居民的娱乐需求,又避免了噪音外泄。这些做法体现了在限定条件下,广场舞与居民生活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居民们普遍认为,广场舞的音量是导致扰民的关键因素,呼吁舞者在享受舞蹈的同时,应考虑并尊重周围居民的感受。一些广场舞爱好者也表示,主动控制音量和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既健康又不打扰他人。
为破解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难题,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一方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活动区域、时段和音量限制,加强管理和宣传,提升参与者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文明公约、发挥社区和物业的管理作用,以及利用科技手段如定向声音传播系统和无声广场舞等方式,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促进广场舞活动与城市生活的和谐共生。
小区居民在马路上跳广场舞打羽毛球
近日,西安市高新区定昆池二路发生了一幕惊险场景:十多名人员竟在车来车往的机动车道上,将马路中间的双黄线当作虚拟“球网”,悠闲地打起了羽毛球。
2024-07-03 18:22:46西安多人在马路上打羽毛球这才是最强“00后”!近日,新疆喀什一位115岁奶奶跳舞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2024-08-28 15:53:21115岁奶奶跳广场舞00后望尘莫及【天赋异禀!#9岁女孩跳广场舞3年成领队#[666]】4月20日,浙江宁波
2024-04-21 06:35:469岁女孩跳广场舞3年成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