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不能被“难易”左右,被舆论裹挟!
高考季节,关于试题难度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数学、物理乃至英语科目难度的热议。实际上,每年高考,类似的呼声并不罕见。我曾向一位南方周末的记者指出,回顾过往,几乎每一年高考都有人感叹题目难,而鲜见易于往年的考题登上热搜,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种舆论倾向。高考命题不能被“难易”左右,被舆论裹挟!。
舆论场上,似乎只有“试题难”的声音才能够吸引注意,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相比之下,即使偶尔出现的简单考题,也难以引发同等程度的关注和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异常情况比常态更容易成为新闻——“狗咬人”不稀奇,“人咬狗”才引人注目。
讨论高考难度时,人们往往聚焦于某几个特别难解的题目,却忽略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它旨在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确保公平与科学性。随着高等教育普及,高考命题实则趋向于简化,以适应更多学生的需求,而非变得更难。精英教育时期,高考偏重选拔顶尖学生,题目设计自然更为严苛;而今,为了满足广泛高等教育需求,试题需覆盖更广,区分度虽在,但选拔顶尖人才的功能面临挑战,这也是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倾向于采用强基计划、保送等方式招生的原因之一。
高分考生数量的增长与某些地区高考人数稳定但高分段显著增多的现象,暗示了所谓“试题难”的论调可能更多是舆论选择的结果,而非考试难度的真实反映。
教育评价改革倡导试题形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减少记忆与机械练习的依赖,意在促使命题多样化,减少固化模式。然而,面对这些积极的变化,部分学生和教师由于习惯于传统的应试训练,可能将任何形式的创新视为难度提升,阻碍了改革步伐。
重要的是,理解高考的录取机制基于排名而非绝对分数,这意味着试题难度变化并不影响整体的公平性。无论试题难易,分数线会相应调整,确保每位考生的机会相对均衡。因此,认为题目难就会阻碍升学的想法是误解。
命题的专业性在于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其核心目标是合理区分考生,特别是当前仍需依赖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时。因此,适度的难题是必要的,以维护高考的选拔功能,保护优秀学生的利益。在探索如何在保证命题稳定性的同时,更好地识别并选拔拔尖人才方面,我们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高考命题不能被“难易”左右,被舆论裹挟!
近期,北京市多个部门,包括人社、卫健、疾控、工会等,将联手组建检查团队,加强对存在高温作业环境的用人单位的监督,重点关注建筑工地、电力、机场、园林绿化、旅游景区等户外作业密集领域
2024-06-14 16:38:09高温津贴不能被“冷处理”2021年2月,教育部发文强调,需改变仅以高考成绩来评判学生和高校的传统做法,明确禁止宣传诸如“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及“高分考生”等概念。尽管如此,此类现象仍难禁绝
2024-06-27 20:34:49舆论应少制造高考高分焦虑6月8日,2024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二日,部分地区今日将完成全部考试。截至目前,甘肃、湖北、江西、重庆、广东等地已公开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大多定于6月25日左右
2024-06-08 13:04:32多地公布高考查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