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或将端午节文字记载提早200年
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及中秋节并肩,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矩阵。其历史深远,西晋古籍中的记载“仲夏端午,俗重此日,与夏至同”,揭示了“端午”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距今已逾一千七百年。
端午的起源与“飞龙在天”的古老想象紧密相连。每年仲夏的午月午日,苍龙七宿于天空排列,形似腾空的巨龙,正处于一年之中最为中正的位置。因此,“端午”之“端”意指“正”,“午”则代表“中”,反映了古人对中正之道的崇尚,端午也因此被视为吉祥之日,象征着“飞龙在天”。
龙文化深深植根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其中赛龙舟成为标志性的习俗。山西卫视融媒体策划的《博物馆里的端午节》,通过六件文物,带领我们探索端午节俗的千年变迁,感受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解答“何以端午”。
一件来自山西博物院的商代龙形觥,其形态仿佛静泊水中的龙舟,是目前仅有的角形商周青铜器。装饰着罕见的鼍纹和夔龙纹,展示出龙舟精神中的团结、拼搏与奋勇向前,这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古人庆祝端午极富仪式感,包括观竞渡、采药草、包粽子、系彩丝等活动。从不同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如唐代宫女的射粉团游戏,在《端阳故事图》中生动再现;还有南宋的粽子实物,展示了700年前的美食传统;以及张天师斩五毒纹盘,象征着端午驱邪祈福的意义。艾草的广泛使用,不仅是疾病预防的习俗,也是对屈原高尚气节的纪念,如在《屈子行吟图》中所展现的那样。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承载体,它们共同诉说着“何以端午”。端午节的延续,不仅在于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在于它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凝聚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安康祈愿。
文物或将端午节文字记载提早200年。
文物或将端午节文字记载提早200年。
原标题:放假通知!端午连休3天,不调休!盼望着盼望着下一个假期就要来了!6月8日-10日端午节假期共3天不调休!不调休!不调休!重要的事说三遍~那么
2024-05-21 11:12:56端午节就要来了放假3天不调休端午节假期即将来临,民俗活动增多,加上群众外出旅游、返乡探亲出行集中,又适逢全国高考,同时多地可能降雨,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加大
2024-06-06 14:52:17公安部发出端午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其作者霍宏伟,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不仅在汉唐考古学领域深耕,还亲历过昭陵六骏原始遗址的考古工作
2024-06-03 11:26:31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