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的法律解释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截止日期定于6月20日。该草案因直面当前消费热点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界定预付消费中责任主体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以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草案中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商业特许经营、商场地出租者、清算责任人及协助逃避债务者的法律责任,有效遏制了所谓的“职业闭店”现象。这类行为涉及经营者利用复杂手段躲避债务,如频繁更换股东或虚假清算。草案赋予消费者向此类行为背后的操作者追索连带责任的权利,显著压缩了“职业闭店人”的操作空间。这些专业人士擅长利用商业与法律策略,帮助困境中的商家规避法律后果并减少债务负担,包括资产转移、主体变更等手段。
草案第七条特别强调,当经营者无法履行预付款消费合同时,必须及时处理资产和债务,通知消费者退款。若经营者未依法清算导致消费者受损,消费者可向清算责任人求偿;第三方若助其逃避债务,也将共同承担责任。这一条款简化了消费者维权流程,有力打击了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职业闭店”行径。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的陈宏达律师对此分析,该条款强化了对消费者的保护,使消费者能更直接地向原企业负责人及“职业闭店人”追讨预付款。同时,草案还列举了预付式消费中七类无效的不平等条款,涵盖了服务变更、退款限制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沈大园的经历是众多预付消费纠纷案例之一。他在“如程”平台遭遇押金难退问题,尽管已寻求法律途径,但在立案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沈大园表示,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草案给他们这样的受害者带来了维权的曙光,也对潜在的违规商家起到了震慑效果。
陈宏达建议,为预防预付费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侵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付费企业的监管,如实行备案制度,严格审查企业法人变更。同时,公安部门应对涉嫌欺诈的“职业闭店人”及逃逸预付费企业迅速介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在网络空间里,一种被称为“职业闭店人”的群体引发了关注,他们专门协助商家策划停业或逃避债务,手法包括资产转移、变更经营者等,意图使商家规避法律责任并从中获利。这一行径近期因一起诉讼案被推上风口浪尖
2024-05-11 18:59:24瑜伽店职业闭店人被判赔偿会员卡中未消费余额“我是遇到‘职业闭店人’了吗?”杭州市民郭先生发在朋友圈的这个疑问,或许永远找不到答案。
2024-06-20 13:25:36起底职业闭店人杭州市民郭先生在社交平台上提出疑问,他是否遭遇了所谓的“职业闭店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朗。郭先生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个篮球培训课程,但课程尚未开始,机构便突然关闭,导致他支付的一万余元学费可能无法追回
2024-06-20 13:19:35起底职业闭店人6月21日,中国最高司法机构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该意见即日起生效
2024-06-21 22:02:24“台独”顽固分子将被终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