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节假日调休问题备受舆论关注,今年尤为激烈,网民围绕“五一又双叒调休了”、“五一其实只放1天”等话题展开热议。部分观点认为调休制度不合时宜,应予废止;部分人认为某些调休安排缺乏诚意,水分过多;另有观点主张调休具有一定合理性,单纯诟病调休无法解决休息不足的问题。
调休自1999年起已伴随国人走过25载,面对当下争议,其是否需要优化以及如何在理性探讨中推动这一众口难调的问题得以解决,值得深入探讨。
调休并非全然无益。理解调休的本质,需追溯其起源。建国初期,我国法定节假日仅为7天,包括元旦、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假期较少,往往仅春节可返乡。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通条件落后,春节返乡之路充满艰辛。为满足民众休息、团圆需求,减轻春运压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及精神消费增长趋势,1999年国务院将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通过与周末拼接形成三个7天长假,调休制度由此诞生。
2007年后,法定节假日增至7个,包含传统节日与公历节日,但节假日与双休日间存在间隔,若无调休会导致假期“碎片化”,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今年清明节恰逢周三,未设调休导致许多人无法回乡扫墓,且仅一天假期难以充分休整。
有关部门曾表示:“总体来看,调休优于不调休,实属必要之举。”调休旨在确保节假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避免假期“碎片化”,提供更连贯的休息时段。
历经20余年实践,调休确有其进步意义。它在多重制约因素中寻求最大共识,体现了人口众多国家在政策调整与工作开展中力求多目标平衡的特点。调休不仅提供了调整生活节奏的空间,还促进了假日经济繁荣。
然而,部分人经历了调休后却感到疲惫不堪,原因多样。一方面,虽迎来小长假,但想到周末补班便心生焦虑,牺牲周末换来的长假使人产生失落感。另一方面,连续工作时间延长,特别是对“单休党”而言,加剧了身心疲惫。此外,调休打乱了人们固有的工作休息节奏,可能导致“节后综合征”,影响工作效率。
原标题:浙江日报:吐槽调休凑假的背后“五一”将至,又有人吐槽“凑假”模式,这似乎成了小长假前的“必修课”。近日,有媒体题为《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的评论上了热搜。
2024-04-25 09:10:27浙江宣传谈调休近日,一段网络流传的视频引发公众关注。画面中,一列火车的卧铺车厢内,一位阿姨对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乘客表示不满,认为此举阻碍了70岁老人坐下休息。阿姨甚至对挂帘子的青年进行拍摄,希望网友评判是非
2024-04-18 06:15:22媒体谈卧铺挂帘:一味训斥非解决之道近期,针对调休安排的反对声浪持续高涨。在扣除双休日及调休后,“五一”假期实质仅为1天,全年的实际假期总数仅为11天。网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并非真正的放假,而是“假放”。
2024-04-18 10:41:31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1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换人!”“绍伊古被调任为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一职”“经济学家当俄防长”的消息,登上各大外国媒体的头条。
2024-05-13 15:49:01胡锡进谈普京更换国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