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舆情中耕地“增补承包费”从何而来?专家解读来龙去脉
2024年4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一起发生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的春耕纠纷事件。当地种植户在春耕过程中遭到镇、村干部阻拦,原因是要求种植户支付每亩200元的“增补承包费”。据了解,涉事种植户于2004年承包了双胜村5600亩土地,其中110亩为耕地,其余为盐碱地、草地等。承包合同附件明确标注承包地性质为“牧场”。开鲁县舆情中耕地“增补承包费”从何而来?专家解读来龙去脉。
4月23日下午6点,开鲁县官方发布情况通报,解释所谓“蹊跷的‘增补承包费’”实为该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中,村集体针对新增耕地收取的有偿使用费。
报道指出,种植户承包初期,土地荒芜,遍布积水坑洼与盐碱地。经过20年的改造,这些土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被正式确认为耕地,构成了此次事件中的“新增耕地”。然而,对于此类新增耕地的界定与管理,尤其是“增补承包费”的合理性,引发关注。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院长李保国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大量农民或企业自行开垦但未被统计在内的耕地,可视为耕地中的“黑户”或“黑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这些“黑地”被全面纳入统计,成为新增耕地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伴随着诸多问题,如前期开垦行为的合法性、转正后耕地的管理等。开鲁县舆情中耕地“增补承包费”从何而来?专家解读来龙去脉。
李保国指出,东北、内蒙古等地新增耕地现象较为普遍,而南方地区耕地则呈现减少趋势。新增耕地看似缓解了我国耕地面积紧张的局面,但实际情况复杂。部分新增耕地在开垦初期表现良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沙化等问题导致土壤贫瘠甚至严重退化,尤其在半干旱区、荒漠化易发区,这类风险尤为突出。
对于新增耕地的管理,李保国介绍,通常情况下,新增耕地会被划归村集体,作为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产业资源。村集体可能将这些土地有偿承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户,以增加集体收入。而对于已有承包合同的土地如何处理,则可能存在地域差异。
综上,开鲁县双胜村的春耕纠纷揭示了新增耕地在界定、管理及费用收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对我国新增耕地现状与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
近日,一则关于内蒙古开鲁县干部下田拦阻春耕并要求农民交钱的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网民们困惑:身为地方干部,为何要阻碍农民进行春耕作业?事件起源于4月22日
2024-04-25 10:22:34蹊跷的“增补承包费”4月22日,媒体曝光了“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2024-04-26 13:25:07法大教师:催收增补承包费于法无据谚语有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此言道出了为官者应有的职责与精神风貌。无论地位高低,凡食国家俸禄者,皆可谓之“官”。身为官员,其首要使命在于谋人民之福祉,不应存有任何特权或私利
2024-04-25 18:53:56开鲁县承包耕地的“农民”究竟啥身份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有多位种植户向“中国三农发布”反映,他们在已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况下,被镇、村干部阻止下田耕种,且被告知需额外支付种地费用。此事件迅速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
2024-04-24 13:00:52交钱种地中的“增补承包费”该不该交2024年4月22日,针对“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相关报道,开鲁县委、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部署展开调查核实工作
2024-04-24 13:08:02农村人谈什么是“增补承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