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在蒙古国艾尔根敖包墓地取得突破性进展。考古发现,墓地有中国北方鲜卑文化的显著特征,丰富了国际对中国北方鲜卑民族迁徙和文化的认识。
艾尔根敖包墓地,坐落于蒙古国中北部,是一片包含近百座墓葬的重要遗址,分为三个区域。自2018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共同发掘了其中的12座墓葬。考古发现,这些墓葬呈现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因为)棺一头大一头小,匈奴墓葬没有这样的,(匈奴棺)两头一般大,这里边出土的器物已经具有鲜卑的陶器的特征,包括桦树皮器、一些小型的装饰品等,包括出土的一些墓葬人骨的鉴定,不是匈奴的,这应该是鲜卑的,跟我们在国内发掘的很多鲜卑的遗存有相近之处。
魏坚教授指出,这些墓葬的形制、随葬品以及人骨鉴定都显示了鲜明的鲜卑特征,与国内发掘的鲜卑墓葬遗存较为一致。这一时期大约为公元前50年到公元后150年,即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匈奴西迁后,鲜卑进入蒙古高原的时间相符,说明拓跋鲜卑很可能在离开大兴安岭发源地后,其中一支一路向西,穿越蒙古国西中的肯特山地区,进入鄂尔浑河流域的“匈奴故地”。
魏坚告诉记者,透过此次考古新发现,可以推断当年曾经进入匈奴故地的中国北方鲜卑民族,一两百年后,又继续南下,进入中原加入北魏王朝,这也丰富了国内的考古学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阴山北边发现了相当于北魏时期的墓葬,和东汉时期朝呼伦湖下来的这批墓葬接不上,两个年代差得太远,墓葬形制差别很大,结果我们在蒙古国艾尔根敖包发现了这批墓葬以后,才发现是把匈奴墓的基本形制拿过来,然后把木框变小了,一二百年后再南下,到了阴山以北,这就很顺了,墓葬形制可以对得上,年代学上可以对得上,文化面貌上也可以对得上。(总台央视记者周培培田云华)
原标题:陕西西安发现285座十六国北朝隋唐墓葬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演进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1月9日透露,2021年至今
2024-01-10 09:47:00西安发现285座北朝隋唐墓葬楚国最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的神秘面纱,近日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得以揭示。这座墓葬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距离楚寿春城遗址东边约15公里,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点战略要地
2024-04-17 12:47:39何为武王墩墓广西合浦汉墓群分布面积达70平方公里,其中出土的绿釉陶壶,经过成分检测,可能来自古波斯地区。
2024-05-10 14:15:112000年前墓葬中发现进口产品国家文物局于4月16日在安徽省淮南市举办了一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主题为武王墩墓的考古进展、文物出土保护及墓葬保护现状。
2024-04-16 13:52:06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23-11-20 17:00:35文化兴国运兴原标题:蒙古国遭受近50年不遇雪灾暴风雪天气影响当地牧民生活近日,蒙古国遭遇近50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当地居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4-02-22 13:46:30蒙古国遭遇50年不遇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