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具体实施了哪些应对措施?
聂凤英:首先,促进粮食系统的可持续转型。比如采取了耕地保护政策,对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不断提高耕地质量。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再如实施了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20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2%和40.6%,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起了一套包括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在内的生态保护政策体系。
第二,针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粮食非粮属性的增强,我国也不断加强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重视。从1982年开始,中国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多年来,通过实施土地保护、改造,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粮食生产基本条件;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土地流转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通过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保障种粮收益。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也是我国第一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还首次明确国家要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这是一项立足当前、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制度安排。
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携手应对
新京报: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是否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王永春: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局成员,中国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上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解决本国人口吃饭问题是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而且,面向国际社会,我国提供尽可能的人道主义援助,减缓世界粮食不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重要捐赠国。在2005年停止接受联合国的粮食援助当年,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捐助方。如2019年,中国向埃塞俄比亚捐赠9000吨紧急粮食援助,向南苏丹捐赠超过2000吨大米。2020年9月,中国向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超过30万的贫困人口提供了粮食援助。
鸣响的汽笛,闪烁的车灯,从街头疾驰而过的,是新冠疫情下香港确诊患者最盼望见到的——救护车。一辆辆救护车,宛如一艘艘生命的方舟,为他们带来希望。救护员,正是方舟之上的生命“摆渡人”。
2022-02-24 11:32:46特写:香港疫情下的生命“摆渡人”疫情之下的上海,有这么一群人,无论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或骑着电动车,或开着电动三轮,穿梭于街头里弄,为居民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快递小哥。
2022-04-23 10:52:09疫情4月2日起,战“疫”月余的吉林省长春市启动社会面“清零”攻坚战,省内多市、州派出工作队支援长春市疫情防控工作。
2022-04-08 18:58:43疫情4月23日,上海市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将一名患者抬进120急救车。
2022-04-23 22:16:40上海:疫情下的120医疗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