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科院院士张俐娜逝世 共和国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逝世
澎湃新闻10月17日晚间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于当晚8:00因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
据武汉大学官网介绍,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1940年8月生于福建光泽。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赴大阪大学研究一年多。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学报》等编委。
张俐娜院士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其成果的原始创新性以及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发现了一种崭新的低温溶解法,开创了高分子低温溶解的技术及新机理,并已初步实行工业化试验;开辟了构建基于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径及揭示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创建了无污染、价廉、生产周期短的人造丝和玻璃纸生产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链构象及其构效关系,可推动食品和生命科学的发展。
张俐娜院士近十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863、国际合作等项目10多项,总经费约1300万元。基础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10余篇,其中370篇发表在国际SCI源刊;主编专著3部;获准专利62项;获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国际上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Anselme Payen)奖。
痛别国士!
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张俐娜逝世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10月17日晚,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于当晚8:00因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
据武大官网介绍,张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于福建光泽,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赴大阪大学研究一年多。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其成果的原始创新性以及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发现了一种崭新的低温溶解法,开创了高分子低温溶解的技术及新机理,并已初步实行工业化试验;开辟了构建基于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径及揭示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创建了无污染、价廉、生产周期短的人造丝和玻璃纸生产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链构象及其构效关系,可推动食品和生命科学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逝世
张俐娜院士是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也是获得“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的第一位中国人,致力于原始创新科研,演绎了绿色材料的“神话”故事。
“论文做得再好,基础研究最终也要为成果转化服务。”张俐娜院士曾在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时表示,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勤奋、充满智慧,在国际上的原始创新性成果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率不高。
张俐娜院士指出:湖北省是高教大省,却不是科研成果转化强省。
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应更加重视高校科研项目的落地转化,调研哪些项目真正可以转化成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集中财力物力支持几个大的项目,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
2019年,张俐娜院士工作站在广西大学揭牌时,她曾表示:“早年拉我建站的企业,这些年我都主动要求他们撤销了。因在广西大学带有博士生,才合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一个普通的塑料瓶,从被丢弃到完全分解,需要450年到500年。“作为科学家,我是很心急的!”张俐娜很想为国家、为湖北做一些事情。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五大国家战略之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科学家应该做些什么?
近5年,张俐娜专注于神经导管、骨缺损修复等天然绿色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研究。
潜心研究近20年,破解塑料垃圾降解难题,但张俐娜的这项原创成果却远赴成都转化。
让湖北由科教大省变成科技强省,张俐娜建议,一定要加快政产学研“实打实”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成科技成果在本地快速转化。
政产学研该如何结合?“政府出资一部分,企业投资一部分,让院士科研人员明确好技术部分,在合作前三方签订协议。”张俐娜说。
18日凌晨,武汉大学发布讣告称,遵照张俐娜院士生前意愿,张俐娜院士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逝世
大师远去,荣光永存。
张俐娜是共和国在2020年送别的第30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4人逝世。
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周同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逝世。
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张乾二,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相继逝世。
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殖内分泌专家肖碧莲逝世。
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许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郑守仁先后逝世。
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曹楚南逝世。
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陈定昌,中国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李东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态学家张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戴元本逝世。
10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刘若庄,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专家张俐娜逝世。
新京报讯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22-06-12 14:11:22中国科学院院士於崇文逝世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张兴钤,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2022-07-31 06:26:49张兴钤院士我国著名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8日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022-07-09 14:57:53晶体学家范海福院士逝世这是一份提案,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2021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步履不停,足迹遍及安徽全省
2022-02-23 10:21:2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来源:人民日报微博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0日15时37分在青岛逝世
2022-03-21 13:45:36文圣常